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一种可以携整体更换的水平摆倾斜仪的石英系统,便于台站对损坏的SQ、SSQ型倾斜仪摆系的修复。此外,还介绍了摆的悬挂点和摆的初始平衡位置对仪器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Taking the northeastern Fujian area as an example, we provide some new technological ideas and contents for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of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s. ① Make sure the integrity of earthquake materials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gional histories of culture and disasters; ②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n the basis of actual records, review and identify the epicenter 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The research by the new technological ideas will endue the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new meanings in the cultural phylogeny and credible time domain, so as to make the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search more scientific.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for a better service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23.
基于主震和余震属于同一发震构造形成的震源区之原则,提出了历史地震余震参数的复核方法:首先在核实资料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属于余震;考虑主震震源区范围,综合确定余震震中位置,当资料不够充分时,也可直接以主震震中代替;按有感半径和区域烈度衰减关系来估算震级值.进而运用以上方法以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1/2)级地震、1605年海南琼山7(1/2)级地震和1668年山东郯城-莒县8(1/2)级地震的13次余震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普适性.结果表明13次余震中有12次地震震中位置和6次地震的震级值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余震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变,判定了主震和余震是属于同一发震构造.这些结果为在相关地区合理识别发震构造创造了条件,也可为今后修编历史地震目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以文献记载资料和大连地震台的观测资料为主要依据,对1916年、1917年和1944年发生在北黄海鸭绿江口附近的3次重要地震参数进行复核确认,复核后的震中位于现代小地震活动相对密集的地段,且与大连台的观测结果更吻合.本文结果为合理识别发震构造和修订地震目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5.
台湾及台湾海峡地震活动对大陆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已有和近年来补充调查的资料,阐明了台湾及台湾海峡地震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影响的差异,并通过对以下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其结果在震害防御与历史地震考证方面的意义:①台湾地区的强震频度较高,间隔时间从几年到数十年,但对大陆沿海地带的最大影响烈度仅为Ⅵ度,最大有感半径达1100km,有感地带的宽度大于500km.这些地震在大陆地区可产生数毫米位移的长周期地面运动;②台湾海峡西侧滨海断裂带发生的强震,其频度不如台湾地区高,却因距离大陆较近,最大影响烈度达Ⅷ——Ⅸ度,最大有感半径大于1000km,有感地带的宽度大于400km;③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震害防御策略,宜在着重考虑滨海断裂带强震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台湾地震对工程结构造成的损伤,以及恐震心理引发的哄动社会效应影响;④大陆地区记载到的1517年5月19日地震事件,宜视为台湾地区的强震影响更为妥切.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烧焊熔凝石英的实验设备,拉制及焊接石英丝、石英弹簧等元件的技术。同时,还简要介绍了熔凝石英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7.
在皖南地区,作者近年来从事过多项重大建设工程场地的历史地震调查工作,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一些历史地震提出有待商榷的论点,希望能对该地区的历史地震研究有所裨益,其目的在于促进历史地震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8.
张志中  朱虎  吴健 《地震学报》2005,27(5):575-579
水平摆用作地倾斜测量后,它的标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给出它的格值常数,那么,观测的结果就没有实用意义.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探索对它的标定问题,直到1962年Verbaandert(1962)发表他研制的胀盒-水银杯标定器后,这问题才获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29.
粤东地区的历史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往在粤东地区开展的核电项目等重大工程场地的历史地震调查工作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地震调查研究方法的普适性.根据广泛的调查资料和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对该地区1067年、1600年、1641年和1895年等重要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复核评定.该结果不仅为相关地区开展核电等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也为今后修订地震目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0.
基于钻孔柱状图将练江平原区第四系划分为9个基本层,通过对WYZK-06孔岩心的系统测年,标定了第四系的年代。第四系底部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厚度约40 m,为陆相沉积。中更新统底部地质年龄为(325±32)ka,属中更新世中晚期;顶部为一套厚达10 cm左右的稳定花斑黏土层。上覆地层为上更新统,反映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之间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中更新统分布局限于普宁—两英之间,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占据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表明练江平原是在中更新世发生局部断陷,在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接受大面积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