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全球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对脆弱性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现状与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脆弱性研究对于推动地理学人地系统研究的借鉴意义。作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脆弱性研究得到了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呈现出跨学科、综合集成的研究趋势,在概念体系、分析框架、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丰富,但尚未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完善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随着脆弱性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文与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的耦合系统脆弱性过程与机制,脆弱性研究在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的尺度嵌套问题、促进人地系统研究的综合集成与学科交融、增强人地系统研究的实践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飞  陈媛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13,(5):538-544
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2个方面建立了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群岛旅游城市舟山为例,分析了1995~2010年舟山市旅游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舟山市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区域应对能力波动上升,系统脆弱性整体上呈现不断下降态势;②敏感性的强弱对舟山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③总游客量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地方财政自给率、客源市场集中度等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子;地方财政自给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及教育投入不足是阻碍区域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棚户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开展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然而大多数改造工作重心仍以拆建房屋为主,对棚户区的系统改建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从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再生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内外大量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强调棚户区的改造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再生,更是涵盖经济复兴、社区重构、文化重建的社会再生.以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实证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棚户区改造中,需要将建筑、就业、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融合一起,以促进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辽中城市群范围界定与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辽中城市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域,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基于引力模型,结合城市群的城市交通流分析,首先对辽中城市群范围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对辽中城市群的人口、经济规模结构的分维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辽中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分维值大于1,而经济规模分维值小于1,人口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错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开发历史有着密切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辽中城市群的分维值影响因素,发现科学支出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价值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结果的综合化与定量化,可作为表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本文以2001-2006年大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估算,并通过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对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1年的182.47亿元下降到2006年的180.69亿元,损失率为0.98%;(2)研究区整体的环境经济发展属于低度冲突水平,处于不协调状态;(3)研究区西北部的环境经济协调度高于东南部,其中林甸、杜蒙和肇源三县处于低度协调水平,除萨尔图区外的其他市辖区以及肇州县处于低度冲突水平,萨尔图区则处于严重冲突水平。  相似文献   
16.
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人口分布的结构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具有各地市人口总量差异较大、人口密度呈西高东低态势、市县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人口沿交通轴线集中分布、人口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等现状特征;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变化具有各地市人口增幅差异明显、人口分布具有不断集中趋势、人口重心逐渐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趋同趋势不断增强等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出人口的分布特征、人口集聚及其变化的热点,对于人口的合理布局方案等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就业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丽晶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08,28(2):162-168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为例,探讨了沈阳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升级、产业替代和产业融合,对城市就业结构、就业制度以及就业文化方面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沈阳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促进就业的对策措施,以此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三省城镇收缩的特征及机制与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城镇收缩视角认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与经济衰退问题,对深化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县级市(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增长与收缩城镇的特征与空间关系,研究收缩城镇的职能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区域城镇收缩的形成机制与应对措施.结果 显示: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出现了明...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地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宇 《地理研究》1998,17(4):398-400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地理现象,它将引起传统地理空间概念的变化。知识经济具有一定的区位趋向性,并在宏观、中微观地域层次上都将展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空间组织亦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乡村性评价及时空分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孙玉  程叶青  张平宇 《地理研究》2015,34(10):1864-1874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了刻画乡村性的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东北地区149个县域乡村性指数,并采用ESDA空间统计方法,探索东北地区县域乡村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东北地区县域乡村性指数普遍较高,均值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② 县域乡村性指数呈现南低北高,逐步极化的空间格局,且与其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距离成正比,呈现环状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③ 县域乡村性趋于空间集聚,且随时间推移,低值和低值、高值和高值县域的空间集聚增强;冷点、次冷点、热点、次热点区域在空间上均呈现“北上”发展态势,温和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南下”的发展态势。从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农业投入和资本投入等视角,分析了乡村性时空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