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澳大利亚稀土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对澳大利亚170余处稀土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将澳大利亚稀土矿床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13个亚类。主要类型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稀土矿床、与沉积盆地有关的稀土矿床、与近代河流和滨海砂矿有关的稀土矿床和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并对每个亚类型矿床的分布特征、成矿时代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澳大利亚稀土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等因素,初步划分出9个主要的稀土矿床矿集区,并从商业价值和资源潜力角度分别对矿集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综合认为H和E区是下一步进行矿业投资的良好对象。  相似文献   
52.
城市政府驻地搬迁是政府重新配置空间资源以达到优化空间结构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然而,当前中央政府对城市政府搬迁的谨慎态度与地方政府热衷搬迁的现实行为产生了矛盾,增强了对该政策评估研究的强烈需求。同时,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且缺乏大样本实证证据。本文选取1996—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检验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发展因素会调节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生异质性结果。其中,搬迁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政府干预等城市发展因素会放大搬迁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建设用地增长率会缩减这一效应,而城市规模对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从时间效应上来看,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并在搬迁约7年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本研究不仅直接检验了城市政府驻地搬迁对城市整体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为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学术依据,也对评估地方政府驻地搬迁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敦煌鸣沙“共鸣箱”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鸣沙表面结构及发声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鸣沙发声主要与自然沙粒表面的多孔(坑)结构构成的共鸣腔有关,其共鸣机制与亥姆霍兹共鸣腔相似。通过分析敦煌鸣沙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扫描电镜下沙粒表面形态结构等,对鸣沙共鸣腔的成因类型展开了全面的探讨。结果表明:敦煌鸣沙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是鸣沙鸣响的天然共鸣箱,主要受地形的影响;鸣沙沙粒表面广泛分布有多孔状的物理结构,且其表面形态多样,这种形态多样的多孔状结构可构成鸣沙鸣响的自身共鸣腔,主要受化学作用、物理机械作用以及二者叠加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二道凹岩群是20世纪70年代初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呼和浩特市北二道凹地区命名的,其岩石组合为变质砾岩、各种片岩、大理岩等。依据最新1∶250000区调成果,自下而上分了三个岩组,即红山口岩组、哈拉更沟岩组、东梁岩组。为进一步研究二道凹岩群的地质时代,本文对东梁岩组的黑云角闪片岩中锆石进行了高精度SHRIMP U-Pb测年研究,其时代为1890±8 Ma,认为该年龄值系黑云角闪片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即代表了二道凹岩群上部中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结合已有的年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二道凹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0~2400Ma)。  相似文献   
55.
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岩样铸体薄片的图形特征反复观察与实验,设计了一种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将原图片由RGB彩色空间转换到受亮度影响很小的YUV空间下,使待识别岩样孔喉网络产生很好的类聚,然后采用形态学分水岭分割方法识别出岩样铸体薄片图片中的孔隙与喉道。将该方法识别出的孔喉网络与RGB空间下一般图像分割技术识别出的孔喉网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出的孔喉网络比较完整与清晰;同时使用德国蔡司公司图像处理系统中的Axiovision4.0软件对待识别岩样薄片进行面孔率测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明显,相对误差降低了0.425%,大大提高了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6.
海洋立体观测与探测是获取海洋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海洋立体观测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观测数据质量与数量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从“模型为主”逐步迈向“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新范式。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AI)与海洋信息的交叉融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海洋立体观测和探测 2 个方面,讨论经典方法的局限性,回顾 AI 辅助下海洋物理场重建、水下目标检测与水下目标定位的研究新进展,重点阐述 AI 辅助的海洋立体观测与探测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思路,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
选取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传统村落演化差异性并探究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村落差异明显。淮河流域经历“萌芽期—雏形期—形成期—饱和期—平缓期”,传统村落以农耕生活方式平稳发展。长江流域经历“萌芽期—雏形期—发展期—转变期—鼎盛期”,传统村落以经商生活方式迅速发展;(2)在空间维度,传统村落重心迁移路径均为由北向南,但空间格局特征差异性显著。淮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聚集在耕地密集的淮河北岸但聚集度较低,分布聚集度先减小后增加。长江流域传统村落显著聚集在长江南岸,分布聚集度持续增加;(3)两流域内传统村落均主要分布在低海拔、低坡度、邻水系及气候适宜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长江流域传统村落受高程影响程度高于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内现存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地均GDP和人口密度影响程度高于淮河流域内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58.
张婷 《甘肃地质》2007,16(3):52-55
瑶岭钨矿带钨矿成因类型有石英脉(带)型、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和砂矿床。本文对主要矿床类型控矿条件、找矿标志进行了概括,并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蚀变花岗岩型钨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云英岩型钨矿找矿工作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9.
以往对"三驾马车"认知停留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影响,缺乏空间方向概念。由此,以经济重心作为衡量经济空间结构的指标,并以广西为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视角出发,通过重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比分析"三驾马车"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揭示三大拉力对经济重心空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广西经济重心迁移路径呈"S"型,2010,2013年分别为重心空间转向的拐点;在空间位置方面,与经济重心邻近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消费重心、投资重心和出口重心;在迁移路径方面,消费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小且变动较为稳定;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大,整体上呈往西南方向迁移态势;投资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迁移路径在2009年以后的走势较为一致。在拉力作用方面,"三驾马车"对经济重心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方向上的影响强弱不一,整体而言是投资大于消费大于出口。  相似文献   
60.
2021年8月22日勉县遭遇极端降水事件,日降水量高达2379 mm,灾害十分严重。统计分析1959—2021年勉县历史逐年最大日降水量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简称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方法推算重现期及降水量,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对2021年8月22日极端大暴雨进行重现期估算。结果表明:勉县年最大日降水年际变化明显,2008年以来变率增大且有更极端的趋势;基于P-Ⅲ型曲线分布和耿贝尔极值分布的1959—2020年最大日降水积累概率拟合效果均较好,但耿贝尔极值分布对年最大日降水量的拟合优于P-Ⅲ型分布;应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推算勉县极值降水,100 a一遇的日降水量为1547 mm,2021年8月22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4 88133 a。增加2021年最大日降水量进入样本序列重新构建耿贝尔极值分布函数,推算日降水量2379 mm的重现期为70735 a,100 a一遇的估算降水量为1834 mm,重现期及降水量估算变化均较大,说明超极端降水和样本长度对重现期的推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