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In this paper,we collect 6 361 waveform data to calculate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from a regionalseismic network of 22 digital stations in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from July 1999 to June 2005.By using thecross-correlation method,64 splitting events of 16 stations are processed.We also collect the splitting results ofeight earthquake sequences to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The orientations of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three sub-regions in this area are derived from theCMT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43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provid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by the P axisazimuth-averaging method.The principal strain rate at each observatory is deduced from the observations of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9 to 2004.In addition,the data of Pnaniso-tropy and SKS splitting of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re also collected.We have discovered from thisstudy that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as a main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for strong earthquake,can be dividedinto blocks laterally;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lithosphere varies with depth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layers in the vertical orientation;the information of crustal deformation obtained from GPS might be affected bythe type of blocks,since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active blocks in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the shear wavesplitting in this region might be affected mainly by the upper crust or even the surface tectonics.  相似文献   
132.
根据野外调查得到的地震破裂以及同震位错分布,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和同震应力场的分布,讨论了震后地震活动与同震应力场变化的关系。模拟的MS8.1地震同震位移场显示,东昆仑断裂带南北两侧的同震位移衰减程度存在差异,断裂带南部的同震位移衰减大于北部同震位移的衰减;同震应力场研究结果则表明,MS8.1地震的同震最大剪切应力主要集中在东昆仑断裂带的周边地区,最大剪切应力等值线沿断裂带密集分布,形成了高梯度带。MS8.1地震的发生使青藏活动地块区的地壳应力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可能导致研究区的地壳应力场得到松弛。库伦破裂应力的研究表明,昆仑山地震对其后发生的5次强余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可能也触发了2003年的德令哈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3.
Introduction Rock microcracks in the crust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all kinds of geophysical phe-nomenon variation (Aki et al, 1970; Crampin et al, 1980). The medium anisotropy of the upper crust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mostly based on analysis on shear wave splitting from local earthquakes. Commonly, explanation for the upper crust anisotropy is the assumed ″extensive di-latancy anisotropy″ (Crampin, 1978) or its modified version ″anisotropic poroelasticity″ (Crampin and Zatse…  相似文献   
134.
大陆动力学与大陆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1999年英国伯明翰IUGG大会以来,中国地学界围绕大陆地震研究开展的两个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和《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的科学目标、子项目构成及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文中还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强烈地震的主震后,中国地震局开展的现场余震监测工作及这次强烈地震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以及地震对震中附近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及格尔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中国大陆各Ⅰ级活动地块区强震活动特点, 包括强震活动的总体水平、地震应变能释放速率、震级频度关系、震源破裂特性和地震应力场特征等, 以及由GPS资料给出的各活动地块运动变形特征, 如各地块运动的速度、地块变形的应变速率、最大主压应变方向、地块运动变形中的张、压状态等.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陆区Ⅰ级活动地块区的强震活动特点和地壳运动变形性状进行对比研究, 给出各活动地块的构造动力环境及其运动变形的性状决定其地震活动的总体状况, 包括: 活动地块现今地壳运动变形的应变速率与地震应变能释放呈线性相关; 由震源机制给出的各活动地块的地震应力场与由GPS观测给出的现今地壳运动应变(应力)场的同一性, 以及震源破裂类型与地壳形变张、压状态的一致性等. 这些结果显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运动性状对强震孕育发生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6.
Introduction Lots of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the seismicity is irregular in the space and unsteady on the time. The former behaves as that the earthquakes usually are distributed in bands or zones, the latter behaves as that the seismicity has the active and placid alternant stages (high and low). Analyzing the seismicity of Chinese mainland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dicates different distributing pictures in space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strain releasing …  相似文献   
137.
张北6.2级地震与强震成组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国民  李丽  焦明若 《地震》1999,19(2):107-117
通过利用构造块体或组孕震、成组活动模型及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华北北部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大同-阳高6.1级、包头6.4级和张北6.2级强震成组活动特征,结合地质构造特点及一该区历史强震活动特征的地比研究,探讨了张北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型和某些震兆特征。指出,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是80年代末以来华北北部强震成组活动中-重要事件。与1989年大同6.1级、1996年6.4级地震构成一个强震  相似文献   
138.
不少作者研究过强震成组活动特点,并从多应力集中点、构造块体整体活动等方面讨论了多个震源体同期孕震、相互影响、强震成组发生的物理力学成因。 本文主要分析和汇总高潮期中成串强震间相互影响的实际资料,从诱发地震、地震活动增强图象、前兆观测资料异常等方面分析了成串强震间相互影响的表现形式,并应用某些理论模式对成串强震间的相互影响作一定的解释。此外,还讨论了强震群体活动特征及其相互影响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9.
2004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8.7级地震。印尼8.7级地震是全球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并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灾难涉及十几个国家,目前已造成超过22万多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其中印度尼西亚损失最为严重,死亡16万余人,苏门答腊班达亚齐至米拉务沿海损失最大。全球地震活动次数处于平均18次水平,但强度或能量释放是40年来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0.
用PTD方法测定巴林左旗5.9级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的最基本参数之一, 给出了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具体位置, 对了解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化学条件, 以及地震能量集结、 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都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PTD方法, 对2003年8月16日发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5.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测定, 测定震源深度为20 km, 与东北地震构造区地震平均深度11±5 km相比偏深。 文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各种因素, 给出了减小误差的应对措施;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地震区周围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具体的P波二层均匀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