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38篇 |
地质学 | 4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1995年7月2日至7月14日,在美国克罗拉多大学召开了“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1届大会。这是世界地球科学的最高学术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50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就地球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在这次大会上,与地震灾害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地震学研究专题很多。表1列出了其中一些主要的专题名称和所提交的论文数目,论文中包括了大会宣读的论文和供图片展出的论文。 相似文献
122.
利用云南及邻区遥测台网记录到的6 361条近震数据,采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16个台站共64条S波分裂事件,同时收集了8个序列的S波分裂研究结果,初步给出了云南及邻区横波分裂的分布特征;应用哈佛大学给出的43个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利用其P轴方位角平均结果,给出了云南及邻区3个主要分区地壳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根据ldquo;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rdquo;基本网1999——2004年的观测资料,按观测点给出了云南及邻区的主应变率分布;此外,还搜集到云南及邻区的SKS分裂结果和Pn波各向异性资料.通过研究发现: ① 作为强震孕育主体环境的大陆岩石圈在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块特点 ② 大陆岩石圈的力学行为随深度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层特性;③云南及邻区所含的各活动地块可能具有不同类型,GPS所反映的地壳变形信息可能受到块体类型控制;④云南及邻区的地壳S波分裂可能受其上地壳甚至地表构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3.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变形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球面上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近10年来的GPS测量结果,对整个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各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大陆东西部各活动地块的运动速率和应变率相差较大,但位于同一个地块区的各个活动地块之间的运动和变形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文中还计算了活动地块边界带之间的相对运动,讨论了现今地壳运动和强震活动的关系。发现1988年以来,中国陆区的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GPS测量所给出最大剪切应变率差异大的活动地块的边界带和现今滑动速率大的活动地块的边界断裂上。 相似文献
124.
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从地壳应变场探索强震活动的场源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应变积累速度(亦即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籍以探讨从地壳应变场中寻找近期强震危险区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特别是地震复发期的差异,丁国瑜(1984)指出,各地震区大震复发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由大震孕育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所决定的构造活动速率(亦即应变累积速率)的差异。从近几年地震实况的初步(阶段性)检验看,应用大地测量中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判定强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喜的前景。作者从理论分析、实际资料对比及计算机模型研究等方面来讨论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场源关系研究中的“场中求源”的科学思路探索可能的技术途径,并讨论了从应变速率场中寻找强震危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初步讨论了半无限分层弹性空间中离散螺型位错群不均匀运动过程的二维问题,以及岩石层中浅源走滑型地震的孕育过程。研究表明,在区域构造应力和象力作用下,岩石层中部断面上高摩擦阻抗闭锁被克服之后,断面位错将逐渐加速运动,在花岗岩层上界面附近,位错速度接近横波速度(等价于发生地震);该运动过程的持续时间约为几天至几个月;当岩石层中、上部的物质常数n=3和闭锁深度η1=60km时,期望在大地震之前位错加速运动的持续时间内,观测到总应变量为10-7.所以,上述过程可能是大地震前短期前兆异常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6.
简要介绍了1999年英国伯明翰IUGG大会以来,中国地学界围绕大陆地震研究开展的两个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和《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的科学目标、子项目构成及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文中还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强烈地震的主震后,中国地震局开展的现场余震监测工作及这次强烈地震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以及地震对震中附近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及格尔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Introduction Rock microcracks in the crust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all kinds of geophysical phe-nomenon variation (Aki et al, 1970; Crampin et al, 1980). The medium anisotropy of the upper crust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mostly based on analysis on shear wave splitting from local earthquakes. Commonly, explanation for the upper crust anisotropy is the assumed ″extensive di-latancy anisotropy″ (Crampin, 1978) or its modified version ″anisotropic poroelasticity″ (Crampin and Zatse… 相似文献
128.
Introduction Lots of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the seismicity is irregular in the space and unsteady on the time. The former behaves as that the earthquakes usually are distributed in bands or zones, the latter behaves as that the seismicity has the active and placid alternant stages (high and low). Analyzing the seismicity of Chinese mainland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dicates different distributing pictures in space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strain releasing … 相似文献
129.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级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震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度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地震的发生在能级上分配均匀,线性拟合优度接近1;随着中强地震的临近,该区中小地震在能级上的分配存在着较显著的不均匀现象,表现为线性拟合优度明显下降。这种拟合优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中期异常性质,有可能为中强地震的中期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