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利用地震深度震相sPn波的一些特征和2008~2012年安徽数字测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对发生在安徽及邻区M≥3.0级的地震进行了sPn震相分析,并用sPn震相计算的震源深度与目前我国台网运用较多的单纯型法及国家权威测震机构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近震震相sPn-Pn波的方法测定该区域内的近震深度,有助于校正台网的定位精度,对地震的震源参数和破坏程度准确把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2.
基于新疆96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冻土深度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新疆冬季负积温和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50 a来,新疆冬季负积温绝对值总体以51.5 ℃·d·(10a)-1的倾向率减少,并于1985年发生了突变. 受其影响,最大冻土深度以-3.5 cm·(10a)-1的倾向率减小,也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 就全疆平均而言,1961-2010年,负积温每减少100 ℃·d,最大冻土深度将减小4.6 cm.但这种影响区域性差异显著,最大冻土深度减小量呈现"南疆小,北疆和天山山区大"的格局.南疆大部最大冻土深度对负积温变化的响应相对较敏感,一般为-3.0~-12.7 cm·(100℃·d)-1;北疆和天山山区响应的敏感性较小,多为0.0~-4.9 cm·(100℃·d)-1,其成因很可能是北疆和天山山区冬季积雪较南疆厚,较厚的积雪所具有的低导热性和较大的容积热容减小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负积温减少、最大冻土深度变浅将改变土壤的水热物理性状,加剧土壤干化、草场退化以及土地的荒漠化,对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最大冻土深度对负积温变化响应的实际,采取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3.
在强震活动轮回和期幕划分等研究中, 强震事件的样本数量往往影响并限制了信度和结果外推, 特别是强震活动较弱时期对状态的判断将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小地震活动状态实际上反映了强震活动的规律性。 本文采用基于Weibull分布的中小地震信息熵对中国大陆西部的强震活动状态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西部地区目前处在低熵值时段, 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且主体活动区为青藏地块区。 在熵值扫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Ⅰ级活动地块内不同Ⅱ级块体的信息熵值时序曲线相似性较大, 不同Ⅰ级构造块体内的Ⅱ级块体信息熵值时序曲线差别较大。 说明该方法基于统计物理分析, 能够反映区域构造特征并克服期幕划分样本数量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4.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为了获得含金石英脉空间分带性和相对埋深的信息,利用BHTE-6型热电仪,对35件矿石样品4 158粒黄铁矿进行了热电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N型黄铁矿出现率为75.1%,热电系数均值αN为-155.3μV/℃。时间上从早到晚,从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到石英碳酸盐阶段,黄铁矿热电导型组合从N%(P%渐变为N%(P%;空间上从上到下,从1 190 m中段到830 m中段,N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的绝对值|αN|和N%增大,P型热电系数均值αP和P%减小,具正向分带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参数获得矿床的形成温度为143.3~323.3℃,为一中低温热液矿床。热电系数在0~-200μV/℃之间的黄铁矿是富金矿段的标志。按照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现开采中段属矿体的中下部位置,但相对埋深部位稳定。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830 m以下仍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5.
用地球的自由振荡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速度间断面、密度分布等具有射线理论不可替代的优点。而地球的自由振荡可以用简正振型来表示,用简正振型叠加方法合成的PKP波理论地震图,其PKPab波震相和PKPdf波震相的走时与射线理论计算的理论走时基本一致,并且研究了在地幔底部至核幔边界上方300km处,压缩波的速度梯度的变化对PKPab波振幅的影响,从而证明当波以接近掠射角或者大于掠射角入射时,会有漏能现象的发生,或者可称之为隧道效应。发现用3个不同模型合成的地震图,在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核幔边界上P波速度梯度大的,其PKPab波的振幅较小一些。这也进一步说明核幔边界上方P波速度梯度的变化对漏能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6.
利用山东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01- 2012 年的地震观测报告及波形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利用识别出的重复地震估算了断层深部滑动速率。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清晰展示了沂沭断裂带南北两段及东西两侧地震活动的显著差异,在研究时段内,6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沂沭带东侧的两条断裂上,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吻合。根据波形意义上相似地震(cc≥0.8)的定义,识别出了沂沭断裂带及其周缘相似地震共50例,组成相似地震对和多重相似地震对共19组,相似地震对的复发间隔较为随机,从数小时到数百天不等。通过对相似地震对震源位置- -致性的强约束后,基于1组重复地震估算出安丘-莒县断裂在地表以下5.9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2.19mm/a,与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7.
缪鹏  王行舟  李玲利  翟洪涛  洪德全  王俊 《地震》2014,34(1):118-124
本文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开展了分段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研究,总结了区域内显著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序曲线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加卸载响应比表征了地下介质的损伤程度,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小地震较为丰富的研究区域,加卸载响应比在显著地震前会出现短临高值异常; 而在中小地震活动水平不高的区域,加卸载响应比在震前更多地表现为长期的背景高值异常。  相似文献   
178.
金相组织分析是雷电灾害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拟雷电流冲击的不同金属材料试验,并对其冲击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分析,重点从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研究雷电流对金属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雷电流冲击后的金属材料其金相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缺陷增多);不同金属材料冲击后内部金相组织结构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同材质的金属材料冲击后,其金相组织结构变化幅度与其截面积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9.
田阳秋季低温冷害规律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田阳县1961~2010年秋季低温冷害气象资料的统计,引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作分析,结果表明,田阳50a来秋季低温冷害初日,日数呈显著性推迟和减少趋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0.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4±1.2)Ma和(120.6±1.1)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K,并有Sr、Ba、P、Ti、Nb、Ta等元素的亏损,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多为低硅、富钠、偏铝质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具有弱的Eu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不同物质来源(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综合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浙东地区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是在燕山期弧后碰撞伸展引张的构造背景下,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深部壳源岩浆经混合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定位于浅成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