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建立具有自主产权的GIS矢量图形系统,为GIS应用提供制图平台。采用GIS、面向对象及数据库等技术,基于VC++6.0开发平台,进行底层开发。提出了一种小型GIS矢量图形系统——ForM ap的设计方案;并就该小型GIS矢量图形系统的实现,探讨了其中相关的核心技术问题。采用GIS底层开发方式,在开发的初期,开发出具有简单图形编辑功能,而有友好的与第三方GIS软件数据接口功能的初期软件,在后期的各种应用中不断完善其编辑功能,这种方案是可行的,且其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62.
基于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快速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发生频繁且突发性强,进行森林火险快速预警对于减小森林火灾损失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利用地面气象站构建实时气象监测网络,设计了运用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可实现森林火险及时、快速预警。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预警因子重要性层次结构并确定预警因子的权重;运用Voronoi图技术,基于气象站点和实时气象数据,构建气象监测网络;利用叠置分析技术计算得出预警结果。基于该模型设计的森林火灾快速预警系统应用于青海省林业局,验证了系统可行性与适用性,该模型可全面、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森林火险的预警。结果表明:① 根据预警模型及实时气象监测数据,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快速实现县级、林场级别的森林火险早期预警和及时响应;② 运用GIS可视化技术,可快速生成相关区域森林火险的空间分布专题图,直观地观察预警等级的变化情况。实践表明,森林火险快速预警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预防、中断管理和制定扑救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3.
针对单幅图像难以提取地理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结构或单一坐标值约束的地理信息提取方法。面向地形起伏不大或结构化场景,基于几何关系约束,该文设计了单幅图像地理信息提取的总体框架。分别针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场景,采用场景结构约束、图像EXIF信息等,实现了摄像机内参及部分外参的求解。基于该信息,通过单一坐标值约束,构建了单幅图像地理信息的提取方法。最后,在平面或垂面约束下,对室内外地理场景进行了二、三维地理信息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单幅图像中的特征点、线或面转换为地理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64.
在综合研究了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的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 ,对此植物群进行了古生态学方面的分析研究。采用了传统的埋藏学研究模式 ,对不同地区植物化石分别进行了埋藏学的研究 ,得出本区植物群的主要埋藏类型为原地埋藏 ,其次为亚原地埋藏 ,有极少量为异地埋藏。其化石群落基本能反映当时植物群的生活面貌 ,再结合分异度的数据恢复了古群落。此外 ,根据植物群的特征分析 ,得出当时的古气候应为赤道低纬度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相似文献   
65.
?????????????糡?????????????????????塢???????????????????3???????糡??????????????????о????????????1?????????????糡???????????н???????????????????仯????????????С???????????????λ?????2?????????????糡??????????????????????????????????????????????????????????????????????о???  相似文献   
66.
中国电磁卫星地面对比观测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即将发射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观测物理量和观测频段, 结合我国现有地基观测基础和对比观测需求, 本文提出了地面对比观测系统设计方案, 包括观测对象、 观测频段和观测区域的选取以及台网布局方式. 在此基础上, 根据该方案在甘肃省天祝前兆台阵区域建立了古丰、 寺滩和坪城等3个台站的地面对比观测原型系统, 并取得了电磁场的初步观测资料. 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呈典型的日变化形态, 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能够真实地反映小区域地电场和地磁场的变化. 该结果可为今后开展试验性的星地联合观测和建立我国地震电离层立体监测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7.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汤不拉斑岩钼(铜)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不拉斑岩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的火山岩浆弧中,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构造环境,成矿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斑岩体有关,并受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产于多种方向的构造结合部住,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潜力的斑岩钼(铜)矿床.系统地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该矿床的发现使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向东延伸了上百公里,又将其向世界级巨型斑岩铜矿带推进了一步,对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针对目前地电阻率观测中受电磁干扰影响而出现的数据精度低和应用效能不高的问题,提出将每小时固定点观测视为非等精密度测量过程,引入“权重”的概念,应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地电阻率日均值。与常规算术平均值相比,加权日均值大幅减小了电磁干扰影响,可更为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地电阻率变化特性。无论观测条件和电磁环境如何变化,都可以采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日均值,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9.
使用HR-ICPMS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石渚坪(SZP)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含量变化特征,揭示其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物源变化。结果表明,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显著,元素Ti、Cr、Co、V、Ni等在80~230 cm逐渐升高出现峰值,230~310 cm逐渐降低至谷值。Pb、Zr、Mn等分布趋势与其相反。其中,Ti含量最高,平均值达5 405.8μg/g;最低的是Mo,平均值为0.9μg/g。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Ti>Mn>Ba>Zr>Rb>Zn>Li>Cr>V>Pb>Sr>Cu>Y>Ni>Th>Cs>Co>Sc>Sn>Hf>U>Be>Mo。SZP剖面记录了一个近1 300年来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风尘堆积—石渚湖形成—河漫滩沉积—石渚湖再次形成—石渚坪。物质来源也发生相应变化:310 cm以下来源为末次冰期风尘堆积;310~230 cm(年代为1 288~1 094 a B.P.)地层中含大量瓷片,物源主要是铜官窑瓷器煅烧过程中金属矿物开...  相似文献   
70.
为分析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规律及GNSS定位性能变化,基于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全球观测数据及全球电离层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GIM),对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异常变化和GPS定位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TEC异常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地区响应快,低纬地区异常值变化大,达12 TECU;磁暴期间高纬地区观测数据周跳变化明显,周跳比数值与磁静日相比最大下降61.84%;磁暴期间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高纬地区下降响应快,下降严重,达38.65%,研究区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出现在磁暴恢复相,数据质量与TEC异常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对GPS双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磁暴期间高纬地区测站定位误差显著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增至约0.7 m及1.8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