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介绍地震台站环境监控仪的部分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案,分析客户端语言工具Flex在环境监控仪远程监控中实时动态曲线展示的XML与JSON技术。该仪器已在山西省地震局台站布设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西藏柯月Pb-Zn-Sb-Ag多金属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STDS)之间的北喜马拉雅成矿带。该矿床经详查验证,4 300 m以浅的矿体赋存于日当组钙质板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但深部延伸不明。本文通过该矿床I号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前缘晕元素为Hg、As、Tl,近矿晕元素为Pb、Zn、Sb、Ag、Au、Cd、Cu、Mn,尾晕元素为Sn、In、Bi;采用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Zn-Cd-Bi-Pb-Sn-Hg-Tl-Ag-Au-Sb,重心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Cd-Zn-Hg-Bi-Sn-Pb-Ag-Sb-Tl-Au;同时,讨论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并以各元素的几何平均值累乘比建立矿体的剥蚀参数模型及矿体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综合以上分析,推测矿床有多次成矿作用叠加,上部存在剥蚀至尾部的矿体,而深部可能有矿体延伸。  相似文献   
53.
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项目于2013年正式批准立项,卫星预计于2017年8月发射入轨,设计在轨运行5年,这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专用天基平台.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磁卫星工程设计和卫星工程六大系统的功能与任务,并对卫星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研制情况予以阐述. 目前,已基本完成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设计初样阶段的研制,将于2016年6月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应用系统基础平台的建设工作按计划进行,将在卫星发射前半年开始试运行,以确保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数据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4.
我国地震地电场观测时的漏电干扰问题会影响到观测质量和地震监测效能。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点源干扰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地表点源对地电场观测影响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点源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幅度,然后求解干扰源相对于中心电极的位置。将定位方法应用于高邮地震台和汉王地震台实际干扰源排查工作中,定位结果与实际干扰源位置基本一致,测区外干扰源定位误差小于2%,测区内干扰源定位误差小于20 m,并对影响计算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两个台站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位方法为地电观测实践中查找点源漏电干扰源提供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定位点源干扰源位置,提高干扰排查效率。  相似文献   
55.
由于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地城镇在景观的要素构成、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及生态环境都与平原城镇有着相异的特征.在基于山地城镇景观生态特征和生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柳荫镇的建设规划实践,从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格局建设和城镇风貌营造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对山地城镇建设规划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强调了山地城镇生态、视觉廊道建设对城镇生态网络和景观风貌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6.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中存在电感性耦合效应,会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理论研究表明电感性耦合效应与供电信号频率、供电线与测量线间距离以及线路间平行走线的长度等条件相关。为了探讨理论研究与实际观测的一致性,在江苏省高邮地电台进行电感性耦合效应对地电阻率交流观测影响研究的实验,实验通过改变观测电极间的布线,分析上述条件对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平行长度、增大线间距离、减小供电信号频率均能够减小电感性耦合效应,此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当供电信号频率低于0.5 Hz时,平行长度与线间距离的变化对电感性耦合效应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当供电信号频率大于1 Hz时,为降低电感性耦合效应的影响,需要随供电信号频率增加,减小线间平行长度或增大线间距离。  相似文献   
57.
针对人工监测无法及时、高效地发现视频中车辆和行人违规情况的不足,构建了地理空间视角下,兼顾动态目标在地理场景下的属性、时空关系和语义信息的轨迹模型(trajectory model,Tra-Model),设计了视频与GIS协同的交通违规行为分析方法,基于轨迹与规则几何约束条件对目标逆行、压线、禁止进入3类违规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以某高校为实验场地,分析不同交通场景下目标的3类违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Tra-Model模型提取的轨迹包含目标类型、轨迹序列等语义信息,相比于现有动态目标跟踪算法,精准率提高15.6%;(2)所提方法对多个摄像机序列违规分析准确率均在70%以上,相对于现有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3)实现了地理场景下多种交通违规行为综合分析的全局性、高精度和探测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58.
基于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快速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发生频繁且突发性强,进行森林火险快速预警对于减小森林火灾损失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利用地面气象站构建实时气象监测网络,设计了运用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可实现森林火险及时、快速预警。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预警因子重要性层次结构并确定预警因子的权重;运用Voronoi图技术,基于气象站点和实时气象数据,构建气象监测网络;利用叠置分析技术计算得出预警结果。基于该模型设计的森林火灾快速预警系统应用于青海省林业局,验证了系统可行性与适用性,该模型可全面、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森林火险的预警。结果表明:① 根据预警模型及实时气象监测数据,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快速实现县级、林场级别的森林火险早期预警和及时响应;② 运用GIS可视化技术,可快速生成相关区域森林火险的空间分布专题图,直观地观察预警等级的变化情况。实践表明,森林火险快速预警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预防、中断管理和制定扑救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9.
针对单幅图像难以提取地理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结构或单一坐标值约束的地理信息提取方法。面向地形起伏不大或结构化场景,基于几何关系约束,该文设计了单幅图像地理信息提取的总体框架。分别针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场景,采用场景结构约束、图像EXIF信息等,实现了摄像机内参及部分外参的求解。基于该信息,通过单一坐标值约束,构建了单幅图像地理信息的提取方法。最后,在平面或垂面约束下,对室内外地理场景进行了二、三维地理信息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单幅图像中的特征点、线或面转换为地理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60.
在综合研究了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的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 ,对此植物群进行了古生态学方面的分析研究。采用了传统的埋藏学研究模式 ,对不同地区植物化石分别进行了埋藏学的研究 ,得出本区植物群的主要埋藏类型为原地埋藏 ,其次为亚原地埋藏 ,有极少量为异地埋藏。其化石群落基本能反映当时植物群的生活面貌 ,再结合分异度的数据恢复了古群落。此外 ,根据植物群的特征分析 ,得出当时的古气候应为赤道低纬度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