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Χ?????????????η????????γ???????????????????????????????????S??????????????????????????????????????????-???????????С?????????????????????????????????????????????????????????????????????Σ?L2????????????????225 m????150 m???£??????????С??175 m??  相似文献   
172.
上海地区地壳精细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上海地区开展深、浅地震反射、地震宽角反射/折射、高分辨地震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等联合剖面探测, 获得了该地区近地表至Moho面的精细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 该地区地壳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上地壳厚为12~14 km,波速为57~59 km/s;中地壳厚度约为10 km,波速为59~62 km/s;下地壳厚为10~11 km, 波速为62~63 km/s,Moho面深度约为32 km.剖面浅部地质构造复杂,共解释出12条特征明显的断裂.其中,除3条断裂错断结晶基底(G界面)并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界面外,其他断裂均在深度3~5 km以上终止或收敛于G界面之上.此外,仅在剖面西侧基底下部约13~15 km埋深处发现一厚度在2 km左右的壳内高导层.所以,在综合各方面资料后分析认为,在剖面经过地区不存在发生大地震的深部构造条件,近地表所存在的活动断层是未来产生对该区有影响地震的震源区.  相似文献   
173.
已有活动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缘具有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表现为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断裂.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坳陷区的地壳细结构、主要断裂展布和深、浅构造关系,2004年底,在乌鲁木齐西部的天山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过渡带上,完成了一条近SN向的长度为78 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双程走时9~10.5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26~28 km,下地壳厚约23~25 km.双程走时5 s以上,反射层位丰富,构造形态清晰,且在剖面横向上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特征;在西山以南的区域,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向排列的逆冲背斜构造和一组自南向北逆冲的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受到滑脱带的控制;在西山和王家沟一带,为一套向北陡倾的反射层系和一组沿层间滑动的断裂;剖面北部显示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图像,沉积盆地最深处约为10~12 km.双程走时6~9 s之间,为一些延续长度较短、反射能量较弱、且无规律可寻的凌乱反射,表明这部分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反射透明”性.Moho过渡带出现的时间位于双程走时14~17 s,对应壳幔过渡带厚度约为9~10 km.本区Moho面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剖面北部其深度约为50~52 km,在靠近北天山附近,其深度约为54~55 km.在剖面中部的西山附近,上、下地壳分界面反射和Moho过渡带反射变得模糊,且浅部地层还出现隆起和褶皱,推测与准噶尔盆地和天山的挤压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