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物性结构及其发震环境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两条深地震测深剖面S波资料的处理计算,结合P波研究结果,得到了S波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波速比(vP/vS)分布.研究表明:① 塔里木块体平均地壳波速比明显高于西昆仑和天山褶皱带,显示了坚硬、稳定地壳物性特征.下地壳正常偏低的波速比(泊松比)值,说明塔里木块体的下插是该地区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② 天山褶皱带上地壳岩层相对较软,易于在应力作用下断裂破碎和应力能量释放,是其小震密集分布的重要构造因素;③ 伽师附近正处在下地壳C界面和壳幔边界的上隆顶部或拐点上,是强震群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上地壳中下部的块体边界附近波速比值的交错变化和接触面复杂形态的存在,形成了伽师强震群出现的特殊构造环境.震源处波速比相对较高,剪切模量较小,可能是伽师强震群应力降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2.
在安徽大别山(东大别)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获得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波速高达5.0km/s;在其翼部,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6.1km/s的壳内低速层(体). 莫霍面的起伏变化较大,中心部位深达41km左右,周边地区则抬升到32~34km. 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一线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断距约4km. 东大别造山带具有大陆深俯冲-碰撞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典型式样. 莫霍面错断与扬子陆块深俯冲有关,错断处表征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缝合的深部位置. 高速穹隆构造可能是两陆块碰撞挤压的产物,穹隆翼部上、中地壳发育的低速滑脱带(面)可能在碰撞期之后的地壳伸展、超高压变质岩从中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拜城—大柴旦剖面的上地壳Q值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横跨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拜城—大柴旦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对拜城—大柴旦剖面研究区上地壳的Q值结构进行了反演. 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的Q值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Q值随深度的加大而增大;横向对应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Q值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上地壳具有稳定的Q值结构,但盆地北缘(特别是库车坳陷)的Q值比南缘的低,表明北缘的介质比较破碎. 这可能与盆地北缘活跃的构造特征与巨大的沉积厚度有关,是引起盆地南北两侧地震活动性差异(北缘强,南缘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尔金造山带上地壳的平均Q值较高(约500),这可能由于结晶基底埋藏较浅,基岩出露,因此地震波在此处传播能量衰减较慢所致. 柴达木盆地西半部分上地壳的Q值除了表层的(厚1.0~2.0km)较高外,其余各层的Q值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相当(平均约400),显示了与塔里木盆地相似的稳定构造.  相似文献   
124.
Introduction North China is a seismically active area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where four M8.0 earthquak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confirmed by the researchers. The first is the M=8.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D. 1303 in Hongtong, Shanxi Province. It was the ear-liest M=8.0 earthquake recorded i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in China. The second is the M=8.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D. 1556 in Huaxi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The other two are the M=8.5 earth…  相似文献   
125.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seismogeological study,aeromagnetic inversion and deepseismic sounding(DSS),it is found that the M≥8.0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 have three common deep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i.e,they all took place above the ultra-crustal deep faults or on the edges of the tectonic blocks with higher intensity,and there are low-velocity,low-density and high-conductive layers deep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s.The origins of the earth-quake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two possibilities of seismogenesis are proposed,i.e,tectonic movement and intracrustal explosion.  相似文献   
126.
划分大陆活动地块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们在地壳结构间的差异。大陆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和构造上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地壳内部的变形特征和动力过程的差异。文中利用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的结果 ,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巴颜喀拉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地块唐山震区地壳结构的差异。它们分别是变形强烈的活动地块、内部变形小相对稳定的地块和现代发生过强震的活动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壳的分层性质、上地壳和下地壳的结构、地壳结构的不均匀尺度、壳 /幔分界的性质、壳内低速层的分布、地壳界面、特别是莫霍面的构造形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7.
用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方法对海原深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 通过迴折波以及断层面反射波的走时反演, 确定了深度为10 km以内海原断裂几何形态及断层内和围岩的速度结构. 观测资料表明, 桩号从37~39 km这两千米的范围内, 观测地震图的振幅大大衰减,表明断层在地下有相当的宽度. 结果表明,在海原断裂以北, 基底面由西南向东北隆起, 形成一个平缓的大单斜, 在西安州附近中生代褶皱基底深约3km, 向东北方向逐渐变浅. 在海原断裂以南, 在西华山和南华山之间的盆地内, 褶皱基底深约2 km, 向西南方向逐渐变浅. 断层在深度为3 km以内的倾角约70;在深度为3~10 km范围内的倾角约60. 从本文结果及其它多方面的引证, 我们认为海原断裂从地表到地壳10 km深处均处于陡立状态.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对北西向的宁河—北京—涿鹿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西段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以及综合解释研究,获得了该段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壳幔深部构造呈现明显的层状结构和东浅西深的倾斜状态,地壳厚度由香河以东的32~33km向西至北京西部的西山山区、怀来南部以及涿鹿迅速加深至39~40km,其中北京为36.5km左右,并且在香河的西侧存在着延伸至M界面的深断裂  相似文献   
129.
龙门山山前彭州隐伏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州断裂是龙门山山前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为了调查彭州断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5·12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作者采用可控震源和高精度的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彭州隐伏断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本文利用获得的浅层地震剖面资料并结合石油地震反射剖面,给出了彭州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两侧的新生代地层厚度.结果表明,彭州断裂为一条走向NE、倾向NW、倾角约为58°~62°的逆断层,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纪沉积层,具有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向下大约在深度8~10 km左右收敛到向西缓倾的滑脱面之上.研究结果为评价断裂的活动性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0.
赖晓玲  张先康  孙译 《地震学报》2006,28(3):230-237
利用地震波复杂性系数和频谱分析方法,处理了穿过张北地震区的一条地震测深剖面的PmP波形资料,获得了该震区以及相邻区域的壳幔边界复杂性特征. 结果表明,震中区的下方为壳幔边界复杂性的差异部位,北侧为复杂性系数小的内蒙地轴,南侧为复杂性系数大的怀安盆地. 频谱分析表明,在震区的两侧有不同的谱形态. 该震区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并且地表有火山口. 从张北地震区的中上地壳速度成像可以看出,火山口周围壳内有低速体分布,并且有向地壳深部延伸的低速带. 推测壳幔边界复杂性的差异带可能是中新生代深部岩浆活动和上侵的边沿地带,南侧复杂性系数大的区域为深部岩浆活动区,北侧复杂性系数小的区域为壳幔构造稳定区.壳幔边界复杂性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