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湘南中生代玄武岩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8,自引:8,他引:100  
湘南是有色、稀有及放射性矿产分布的密集区 ,区内玄武岩类在时间、空间和成矿元素含量上与矿床有密切关系 .该地区玄武岩类同位素年龄在 1 98~ 81Ma之间 ,属侏罗纪 白垩纪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 ,它们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 .微量元素和Sr,Nd ,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经历了富集过程 ,这种富集地幔源区 3%~ 5 %的部分融熔形成本区的碱性玄武岩 ,1 0 %~1 5 %的部分融熔形成本区的拉斑玄武岩 .区域地幔的富集作用对湘南大 超大型矿床密集区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两类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Ⅰ型花岗岩的磁化率的数值较大,一致性较好;各向异性度比较小,磁化率椭球为纯压扁型.S型花岗岩的磁化率数值普遍较小,一致性较差;各向异性度比较大,磁化率椭球以兼具压扁型和拉长型为特征;岩体内部两种磁化率椭球(压扁型和拉长型)的3个主轴的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作者认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板块内部强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不同类型的源岩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局部地带发生破裂,发育了大规模的剪切推覆作用,在剪切热的作用下源岩物质被改造形成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则是原始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当时板块的B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广泛出现的A型花岗岩或碱性侵入岩、双峰式火山岩、板内基性岩脉、沉积盆地以及变质核杂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在中生代(约140~120 Ma)发生了大规模、区域性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1,2].作为岩石圈减薄证据之一的变质核杂岩遍布华南地区,如庐山、武功山、洪镇、衡山、桃溪等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广东省四家温泉宾馆室内温泉水及其使用过程中对氡浓度的影响。利用RAD-7测氡仪和NR667A测氡义连续测量室内外氡浓度和水氡浓度,发现室内氡浓度受地基土壤、建筑物类型、利用方式(是否洗浴、洗浴时间长短等)、通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人入住时宾馆室内氡浓度的变化说明土壤氡的渗入是底层房间室内氡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在浴室内使用温泉水洗浴时,浴室内平均氡浓度比没有用温泉水时高出1~8.3倍,客房内氡浓度比没有用温泉水洗浴时高出1.2~8.3倍。在使用温泉水时,某些宾馆室内氡浓度超标,可能对宾馆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应采取管理措施或技术手段降低其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沉降速率推算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是卸载的重要标准,次固结沉降可以估算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与否则主要由剩余主固结沉降控制。基于砂进固结理论和Asaoka方法可以推算出在堆载预压任意时间的沉降速率,运用沉降速率和剩余主固结沉降的关系,就可以推算出任意时间的主固结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在深圳—香港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中,此方法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壳幔相互作用背景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与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千里山花岗岩属铝质碱性花岗岩.矿区内玄武岩、碱性岩、花岗岩的时空组合及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Nd,Pb,Sr,O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表明,该超大型矿床形成过程中伴有较强烈的深源岩浆活动,壳幔相互作用对柿竹园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华南古特提斯东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元禧  张伯友 《地质通报》2000,19(2):175-180
通过有关古特提斯洋的建造记录和后期构造变位分析 ,认为古特提斯洋东段的位置仍应在现今的青藏—滇西三江往南沿碧土、昌宁—孟连、程逸至马来半岛的文冬—劳勿、加里曼丹 (古晋 )、巴拉望经吕宋—台湾至日本一线 ,现今古特提斯洋古缝合带呈U字形是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南海扩展以及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扭曲改造而成。复原其在白垩纪末至新生代初期的展布方向应是近东西向的 ,现今的华南从桂西经桂东南、粤西、赣中至闽浙 ,也是北特提斯北部裂解大陆边缘 ,当古特提斯洋开始向北俯冲走向关闭时 ,它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8.
南海西北部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将南海西北部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5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和其南面的南沙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经历过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的发育历程,晚古生代以来可初步分为5个阶段:(1)D-P1,古特提斯东段多岛洋体系发育阶段;(2)P2,中特提斯(古南海)开始出现、古特提斯开始消减阶段;(3)T-K1,古特提斯东段多地块缝合阶段;(4)K2-N11,现代南海形成、中特提斯(古南海)消亡时期;(6)N12以来南海扩张停止、澳大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采自广东台山地区和云开大山地区早古生代两类花岗岩的定向标本在常温常压、加温(最高达105℃)或加压(最高达5.06×107Pa)下对花岗岩的波速(Vp、Vsh和Vsv)进行了精确的测量,获得广东两类花岗岩常温常压下三种波速的平均值、Vp/Vsh比值和油松比以及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波速变化曲线;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得两类花岗岩的各向异性参数。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岩石磁性的研究,分拆了广东省两类花岗岩在微观结构和成岩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进一步揭示了两者形成时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这一研究对花岗岩成因、岩石圈内部的结构构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