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419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青海格尔木大气气溶胶地基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行研制的MARMOT(Middle Atmosphere Remote Mobile Observatory in Tibet)激光雷达系统,于2013年8月~2015年5月在青海省格尔木市(36.25°N,94.54°E)开展了准连续夜间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观测实验,初步获得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上空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反演结果。本文挑选晴朗无云观测时段进行典型个例分析,发现冬季测站上空空气污染程度比夏季和秋季严重。分析发现气溶胶的垂直消光廓线分布与背景天气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气溶胶浓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将激光雷达反演的气溶胶消光系数结果与CALIPSO卫星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激光雷达所获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2.
岸基海洋站观测是我国最基本的传统海洋观测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海洋观测方式之一,其特点是规范、连续,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具有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等优点。文章利用环渤海沿岸9个岸基海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对渤海沿岸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渤海沿岸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同时给出了渤海沿岸各海洋站所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等。  相似文献   
973.
近40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技术和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GIS辅助地理教学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中设计了GIS辅助地理教学的模式,说明了模式的关键内容,论证了GIS是一种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工具。以"中国年平均降水空间分布"综合图的制作为例,介绍了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74.
掌握冻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电力、交通、通信、农林等部门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前期冻雨研究多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受限于该资料长度较短、分布不均与部分缺失等因素,目前对我国冻雨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可能尚存不足。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包含了其他再分析资料所未提供的冻雨资料,为进一步认识我国冻雨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可能。本文使用ERA5冻雨资料分析了1979~2020年我国年冻雨日数和年冻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年冻雨日数和年冻雨量集中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直接影响7条“西电东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影响长度总计约4900 km;冻雨集中分布地区的年冻雨日数及年冻雨量均呈下降趋势;年冻雨日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第一模态(方差贡献36.96%)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呈南北反相分布;年冻雨日数EOF第二模态(方差贡献11.56%)反映出中国冻雨集中地区的2个局地反相分布区,位相交替周期为1~5年;年冻雨量EOF模态的时空特征同年冻雨日数类似。  相似文献   
975.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探讨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构像下的智能数据处理要素之二:海量点云分割处理技术。多模型拟合方法通过将点云拟合到不同模型中,依照点云空间分布特征和几何结构特征进行分割。针对点云数据量巨大、分布不均匀、结构复杂等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拟合的点云分割方法。首先通过降采样,采用基于密度分布的聚类方法,实现对点云的预分割。在预分割基础上,利用基于分裂合并的多模型拟合方法对点云进行后续拟合分割。针对平面和弧面,本文采用不同的拟合方式,最终实现对室内密集点云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须提前设置模型数目的情况下实现点云的自动分割。且相较于现有的点云分割技术,此方法相较于现今的常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分割效果,在分割的正确率上要高于现有的常规分割方法,在处理相同数据量的点云分割时,能够达到远低于常规方法的时间消耗。通过本文提出的三维点云分割方法能够实现将大规模、复杂三维点云数据分割为较为精细、具有准确模型参数的三维几何图元,为后续实现大规模、复杂场景的精确三维构象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76.
孙锐  张佳琳  于东杰 《中国地震》2022,38(4):785-798
医疗类建筑是抗震救灾的重要场地,如何保证医疗建筑在发生地震时实现“大震不倒”甚至“功能不中断”,成为值得研究的关键问题。对于位于发震断层附近的医疗类建筑,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采用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消能减震的手段,将减震结构与非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遇地震工况下,粘滞消能器发生轴向拉压变形开始耗能,能够提供3%的附加阻尼比,主体结构地震力减小,结构构件尺寸较非减震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医疗建筑的使用要求;罕遇地震工况下,设置粘滞消能器的结构X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14和1/230,结构塑性铰分布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准则,整体结构基本满足“大震下功能不中断”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77.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 7.4地震表现为灾情重、伤亡轻的特点,采用极震区烈度估计、烈度衰减关系、人员伤亡评估3种烈度衰减模型进行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对于此次玛多MS 7.4地震,3种模型评估与地震现场调查结果存在偏差,认为主要由地震影响场分布、人口分布、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地形地貌、次生灾害等因素不同所致。结果显示,通过提高地震影响场评估的精准性及人口分布、房屋建筑等数据空间分布的准确性和后期专家干预等措施,均可有效提升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准性。  相似文献   
978.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处于中国西部活动带和东部稳定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其物源体系研究是探讨该地区盆—山演化的关键,但是前人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的物源体系研究还较薄弱。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榆林安崖剖面富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富县组砂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对富县组的物质来源、源区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并结合周缘潜在源区的稀土元素数据对物源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富县组物源来自同一物源体系,物源物质主要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母岩岩性为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稀土元素分配整体表现为“缓右倾斜”的样式,呈平坦型分布,与阴山造山带源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指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富县组的主物源区为阴山造山带。二叠纪—三叠纪,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洋壳根部发生断裂拆离导致大量的花岗岩侵入阴山造山带,至早—中侏罗世富县组时期被风化剥蚀,随后被搬运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沉积。  相似文献   
979.
地基GPS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大气水汽探测手段。地基GPS探测技术具有自动、快速、精确;时空分辨率较高;可获得绝对量;覆盖面广;费用低廉;全天候工作等优点,受到了国内气象部门的极大重视,利用GPS进行大气探测正逐步向业务化过渡。以广东省GPS气象监测网建设项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对流层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广东地区的对流层模型。  相似文献   
980.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