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3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含21个弹性参数的各向异性介质中关于位移分量ux、uy与uz的偏微分波动方程组出发,通过假定平面波位移函数解,导出准P波、准SV波与准SH波的波前面偏微分控制方程,进而对各类特殊各向异性介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椭圆及立方体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前面偏微分方程进行了讨论.以上结果为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以及进行正、反演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 ,计算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 ,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 ,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 .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 .基于所发展的方法 ,我们对两种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速度重建 .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跨孔数据速度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23.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不同深度层次的P波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地壳几何分层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可分为4~8 km沉积层(VP为1.7~4.7 km/s)、4~10 km厚的上地壳层(VP为5.2~6.3 km/s)、5 km〗左右的下地壳层(VP为6.4~7.0 km/s)以及2~6 km厚的高速下地壳底层(VP>7.0 km/s).VP>7.0 km/s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被认为是岩石圈伸展、下地壳底部底辟构造或者是残存的原始华夏下地壳基性层的地震学指示;综合研究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构建了跨越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陆坡区剖面莫霍和岩石圈底界图像,揭示出岩石圈上地幔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减薄特征.  相似文献   
24.
利用2017—2019年朔黄铁路水害记录及其沿线4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5 min降水量资料,分析水害及降水分布特征,统计连续降水量、1 h最大降水量和24 h降水量3个降水因子,应用均值-标准差法和极大值法,制定平原和山区路段铁路水害的无警戒、出巡警戒、限速警戒、封锁警戒雨量阈值。结果表明:朔黄铁路水害主要发生在7—8月,水害发生时降水的持续时间多在48 h以内;引发铁路水害的降水类型主要为局地暴雨、短时强降水、连续性降水,平原路段铁路水害主要由局地暴雨引发,山区路段主要诱因是连续性降水;平原路段出巡警戒准确率达88.5%,空报率为11.5%,限速警戒准确率达100%,山区路段出巡警戒准确率达88.9%,空报率为11.1%,针对平原和山区铁路路段制定的雨量警戒阈值,可为铁路安全行车和高效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阿尔及利亚具有悠久的毁坏性地震的历史。地震学与构造学研究表明该国其中密集了总人口90%的东部70%区域是地震活动区。由于目前缺乏成功的地震预报方法,从而,地震灾害的减轻以及地震安全计划的精心筹划变为所考虑的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 Ech-Chelih(前Elasnam)1980年10月10日地震发生之前,地震灾害减轻的唯一尝试仅限于对阿尔及利亚(Shan,1978)地震灾害的研究。该研究仅基于较短期、而且不完全的地震历史记录,并限于利用法国建筑手册(PS269)。在此破坏性地震之后,大事件过后不几天所建立起来的灾区重建各部联合委员会必须回答在世界上其它地震易发地区、关心征地计划的政府所面临的同样的大问题:怎样规  相似文献   
26.
尽管远不及极块边缘接触带区频繁,但板内地震具有巨大的破坏潜力。特别地,由于绝大部分情形下,它们与地表断裂无关,人们尚未弄清其成因与性质。今后,潜在的地震震源区域必须利用间接方法识别。板内地震的构造成因仍然是一个谜。随着新的数据的获得,对于各种地质区内发生的板内地震来说,有几种常见的特征很明显。对板内地震各方面评价表明:它们通过各种预先存在的特征与现今应力场相互作用而发生。在本篇综述中,作者首先列出了识别这些特征的各种方法并对板内地震的特征元素进行了描述。相互作用以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利,形式出现。其中包括由于瞬时应力场作用使潜在地震特征的应力局部集中引起的应力的叠加以及由于力学和化学方式引起的特征强度的衰减。所提出的解释板内地震的多种模型包括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第一类模型包括深成岩附近的应力加强、断层弯曲处地震的始发与终止状态、各种  相似文献   
27.
2—D与3—D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波慢度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地壳与地幔结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隆升、地壳短缩和增厚的动力学模式。论文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第一,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薄的岩石图结构、不同产状深大断裂以及推覆、切割和碰撞造山带的基本模式;第二,地震活动、断层面解与区域应力场;第三,板块运移与地体拼贴和大陆增生;第四,青藏高原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分析;第五,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并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北部则受古亚洲板块阻隔并向南推移。在长期的碰撞与挤压作用下,造成了高原地区异常的地震活动和应力场,Lg波能量向南快速衰减和Q值向南递增,水热活动强烈和地壳“南热”、“北冷”及岩石围中“壳热”、“慢冷”的格局。喜马拉雅南、北麓重力未达均衡,高山仍在上升,沿雅鲁藏布江由深部上涌的蛇绿岩套长达1700km,一系列走滑断层的形成和强烈的形变,形成了南界恒河平原北缘、北抵雅鲁藏布江的宽约300~500km的碰撞挤压过渡带。基于此,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一力学机制为软流圈的拖曳作用,促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长期的挤  相似文献   
29.
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地震剖面切过保山地块(冈瓦纳型), 思茅地块和扬子地块(扬子型)西南部. 通过解释宽角反射地震资料, 获得了这3个地块与昌宁-孟连和墨江缝合带的壳/幔纵波速度结构及相应的地壳和上地幔反射结构图像. 结果表明:思茅地块的地壳P波速度较之保山和扬子地块西南部低, 地壳厚度由保山地块、思茅和扬子地块西南部逐渐增厚. 这三个地块的地壳反射图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冈瓦纳型地块内上地壳反射发育, 而中下地壳反射很弱. 扬子型地块内地壳反射发育. 思茅与扬子地块西南部反射图案有明显的特殊性. 研究区地壳厚度为 40 km左右. 最后对滇西三个地块的地壳增厚的方式、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河北省气象影视现状分析及集约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气象影视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及集约化效益进行调研,分析了目前省级气象影视资源利用存在的弊端,并对省级气象影视集约化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集约化发展、多级气象影视部门合作共赢的思路,指出选择集约化模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