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动物非矿物化组织在特异埋葬条件下可保存为化石.最稳定的保存形式是与成岩作用有关的保存类型和以碳化有机质薄膜形式存在的保存类型.与动物非矿化组织保存有关的常见成岩自生矿物有磷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等.其中,磷酸盐矿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结晶最早,可以保存动物的微细构造.这些矿物可以矿化交代动物的肉质和角质使其成为矿化实体.特异埋葬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古生物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更紧密的合作,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12.
晚新生代中国北方风尘沉积的可能物源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北方风尘沉积是晚新生代中纬西风和冬季风输送的粉尘相互加积的结果。对北方风尘沉积物来源和搬运动力的分析表明,风尘沉积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物源类型和分布、传输路径随时间变化。认为亚洲中部山地古风化壳可能是中国北方早期风尘沉积,尤其是第三纪红粘土的重要物源之一;晚新生代的粉尘源区类型由山地因干旱化被风蚀的红色风化壳逐渐向盆地周边被抬升的中、新生代砂泥岩过渡,再由盆地周边过渡到盆地内部的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河湖沉积物和沙漠。同时大气环流格局的变化相应地导致了粉尘源区分布和传输路径的迁移。  相似文献   
613.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空心包体应力计地应力实测结果,对该区应力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地下厂房区4个测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应力量值为9.6MPa,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78。W。这与该区新构造调查所表征的现今区域应力场比较吻合,同时也与中国东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14.
海南省东部地区在沙漠化监测上呈现两大难点:一是海滩沙地与沙漠化土地在影像上呈现近乎相同的光谱特征,基于传统的遥感影像光谱分类方法无法得到实际的沙漠化面积;二是该地区属于热带沿海地区,常规的监测指标体系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必须寻求其他的手段来进行沙漠化程度的分级。基于不同沙地类型在地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本文提出将地质统计学纹理方法应用到沙漠化监测中,通过变异函数纹理来加大各种不同类别沙地间的区别,提高样本选择的分离度。结果表明,运用变异函数纹理结合光谱波段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界定海滩沙地和沙漠化土地的不同等级,依据分类结果计算得到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与统计数据吻合较好,总精度达到92.4%,证明了地质统计学纹理在实现该地区遥感沙漠化监测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沙漠化监测找到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15.
辽宁浦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地应力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浦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区现今应力状态,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计在探洞内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共布设5个地应力测点,每个测点都进行了多次测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5个测点测量结果进行分别计算和综合计算。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方向为N79°W,应力量值为7.1MPa;各测点不同测段测量结果有一定偏差,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部位岩体构造条件所致,随着测量次数增多,最大主应力优势方向还是比较明显的。最后根据实测结果对电站枢纽区现今应力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16.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355a来年径流量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玛纳斯河树轮年表序列与该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年径流总量相关显著,使用5个树轮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出天山北坡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355a来的年径流总量,解释方差达61%.355a重建流量变化表明:1)玛纳斯河年径流总量355a来大致经历了11个偏枯水期和10个偏丰水期,最长的偏丰水期为1670-1699年,持续了30a,最长的偏枯水期为1949-1994年,持续了46a;2)最显著的两个百年流量变枯趋势为1872-1995年和1671-1775年,径流量减少率分别为0.19×108m3·(10a)-1和0.26×108m3·(10a)-1;3)在1711-1712年、1872年重建流量发生过两次突变,前者年径流量由多到少突变,后者相反;4)重建流量最丰水的年代为17世纪80-90年代,比现今偏多17.9%~18.1%,最枯水的年代为19世纪60年代,比现今偏少16.7%;5)重建流量存在着58~59、9.6、27.2、16.9、4.8、4.3、2.9~3.0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617.
为提高矿井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能力,本文通过研究三角化算法来实现动态建立矿山、采空区和矿井巷道的三维模型,利用游戏引擎Unity进行对其三维展示和浏览控制,同时集成矿山安全监测系统数据,构建基于Unity引擎的矿山三维空间辅助管理系统。系统不仅实现了三维模型的动态建立和更新,还实现了储量动态管理、掘进管理、空间分析和安全监测等基于三维模型的应用功能,为矿山管理、应急处理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618.
弹性参数作为反映岩石弹性性质的参数,在储层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规弹性参数的构建主要基于PP波地震信息.PP波与PS波地震振幅因其携带的信息不同,对岩性与流体的敏感性也不同.本文提出联合利用PP波与PS波弹性阻抗以及角度信息构建角弹性参数来预测有利储层.首先,对常规PS波弹性阻抗方程进行重新推导,使得PS波弹性阻抗取值的数量级不随角度变化且能够与PP波弹性阻抗具备形式上的匹配;其次,根据常规弹性参数构建公式,采用PP波弹性阻抗、PS波弹性阻抗替代纵波阻抗、横波阻抗,提出角弹性参数的概念及构建公式,从而将角度信息引入到弹性参数的构建中;最后,在PP波与PS波弹性阻抗反演的基础上构建得到对储层敏感性较强的角弹性参数,利用角弹性参数的取值特征预测有利储层.模型与实际资料测试均表明角弹性参数具备较高的储层敏感性.  相似文献   
619.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vity of fish among different typical habitats is important for conducting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when design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 or setting MPA networks. To clarify of connectivity among mangrove, seagrass beds, and coral reef habitats in Wenchang, Hainan Province,China, th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tudied in wet and dry seasons of 2018. Gill nets were placed across the three habitat type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dividuals, and body size of individual fish were recorded. In total, 3 815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154 species of 57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species was documented in mangroves(117 species, 2 623 individuals), followed by coral reefs(61 species,438 individuals) and seagrass beds(46 species, 754 individuals). The similarity tests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habitats. Approximately 23.4% species used two habitats and 11.0% species used three habita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in habitat use among eight species(Mugil cephalus, Gerres oblongus, Siganus fuscescens, Terapon jarbua, Sillago maculata, Upeneus tragula, Lutjanus russellii, and Monacanthus chinensis) was detected, with a clear ontogenetic shift in habitat use from mangrove or seagrass beds to coral reefs. The similarity indices suggested that fish assemblag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rge groups namely coral, seagrass, and mangrov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onnectivity exists between mangrove–seagrass–coral reef continuum in Wenchang area;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at fish connectiv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MPAs or MPA network whe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620.
干旱区河流变迁与绿洲演变和沙漠进退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干旱区环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玛纳斯河贯穿山地—绿洲—荒漠系统,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环境演变的典型区域。文章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实地测量的地貌与沉积记录、室内沉积分析和测年等资料,研究了玛纳斯河下游冲积平原河道演变过程,即近4 000多年来玛斯河在下游冲积平原发生了3次可识别的迁移事件及方向,河道变迁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一个自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玛纳斯河下游冲积平原河道的变迁原因及发展趋势,指出区域构造活动是影响玛纳斯河下游河道近4 000年来定向迁移的主要原因,并预测在没有异常气候波动和构造活动的影响下,今后一段时间内玛纳斯河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