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52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321篇 |
海洋学 | 29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以渭河下游临潼段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渭河下游河谷进行深入的考察,在临潼段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在剖面系统采样并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成分分析,从沉积学角度证明该地层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洪水事件的信息.同时,在剖面采集OSL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进行红外后蓝光(Post-IR OSL)释光测量,获得了7个OSL绝对年龄值,建立了全新世剖面年代深度关系曲线,确定渭河在3200~3000 a B.P.之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综合地层学对比以及剖面磁化率和粒度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分析,揭示了全新世中期向晚期转折过渡时期,气候向干旱化转折,气候不稳定,频繁波动,降水变率大,是造成渭河流域特大洪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2.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的考察, 在旬阳县东段构元-棕溪乡河段发现的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 进行了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地层剖面序列样品, 进行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分析测试, 从沉积角度揭示了这些沉积层是古洪水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悬移质泥沙的沉积物。通过地层对比分析确定由其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全新世早期9000~8500 a B.P.和全新世晚期3200~2800 aB.P.。利用古水文学原理恢复其洪峰水位, 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介于45630~50220 m3/s 之间。结合现代洪水洪痕洪峰计算、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分析多种方法, 对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从而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万年尺度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 对汉江上游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和深入理解汉江上游水文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3.
564.
黄河永和关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进行系统地考察,在多个地点发现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选择永和关段YHG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根据野外宏观沉积学特征,确定YHG剖面含有一组五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采样分析测试表明其磁化率低、烧失量小、CaCO3含量低,粒度成分分类为粉沙质细沙和细沙质粉沙.它们是黄河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情况下的沉积物,记录了黄河晋陕峡谷段一期五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OSL测年断代,确定这五次洪水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晚期转折阶段,即3200-3000 aBP.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商末—西周初年的气候恶化转折阶段.利用“古洪水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采用面积—比降法计算出5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介于28380~48590m3/s之间.该结果有效地延长了黄河中游洪水数据序列,为万年尺度洪水流量一频率关系的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这对于黄河中下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和洪水资源化开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揭示黄河中游水文过程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5.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排烃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并计算了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泥质烃源岩和煤层的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组反射率均为0. 7 %。侏罗系烃源岩的总生烃量为3 973. 84 x 108t,总排烃量为1 402. 71 x108t,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排烃量占总排烃量的69.8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平均排烃效率为35. 30%,不同层系不同岩性烃源岩,其排烃效率明显不同,泥质烃源岩排烃效率远大于煤层。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量大,排烃效率较高,下部成藏组合以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66.
通过对青海民和盆地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民和马厂塬遗址周围首次发现多处黄土地裂缝(呈现N 30°~40°W和N40°~50°E走向)。详细观察可见有一层红色粘土覆盖文化层,并且填充了这些裂隙,判定这是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的沉积记录。对马厂塬遗址边墙村南剖面两个地点相同地层单元平行采样,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技术对红色泥流及其上下黄土夹层进行释光(OSL)测年研究,并对这些样品等效剂量(De)值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OSL年代。综合OSL年代结果、全新世黄土地层关系、考古记录及研究区马家窑文化类型的放射性14C测年数据,确定这次古地震及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发生在4.9 ka B.P.左右,对应于马家窑文化类型(5.3~4.8 ka B.P.)晚期。本文研究揭示了史前古地震事件与暴雨山洪泥流沉积物的OSL特征,对于马厂塬遗址环境考古和深刻认识民和盆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7.
塔中地区中古44和中古10两条走滑断裂切割了塔中低凸起中古43井区,它们对油气输导具有控制意义。油气从中—下寒武统沿两条走滑断裂向上运移后,在下奥陶统鹰山组内向两侧输导,呈"T"字形的油气充注方式。从断裂向两侧,V/Ni值呈减小趋势,原油密度、黏度、含硫量和含蜡量等物性参数,距离断裂由近到远,均表现为逐渐变大的趋势,这些都证明油气是由走滑断裂向两侧运移的。水、油、气井的目的层海拔分别为-4 700 m以下、约-4 600~-4 500 m和-4 500 m以上;出油气层位在海拔-4500 m以上的井,平均气油比较高,在海拔-4 500 m以下的井,平均气油比较低。研究井区油气开发的连通半径平均约600 m,小于油气成藏的连通半径。在开发和成藏两种时间尺度下隔挡层的物性上限有着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68.
北洛河中游黄陵洛川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在北洛河中游黄陵洛川段河谷的考察, 选择典型的古洪水平流沉积剖面进行了古 洪水水文学研究。在野外考察测量的基础上, 采集平流沉积层样品, 进行粒度成分、磁化率、 烧失量、CaCO3 含量等分析, 证明研究地点具有典型的古洪水平流沉积层, 并且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 确定其为中晚全新世特大洪水的沉积物。利用水文学原理计算出该组古洪水沉积层所记录的特大洪水的洪峰流量在12 350 m3/s~14 730 m3/s 之间。同时通过对该断面下游方 向20 km 处的东王河铁路桥1994 年9 月洪水洪痕的测量, 利用相同方法计算其洪峰流量, 证明古洪水水文学计算结果合理可靠, 从而为北洛河中游的工程建设及沿岸地区的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6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自治区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家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对内蒙古新时期耕地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70.
对扬子陆块西缘会理关河—通安地区菜子园蛇绿混杂岩进行了厘定。菜子园蛇绿混杂岩主要以强烈剪切变形的基质和洋板构造岩块混杂堆积为特征。基质主要有变质粉砂岩、板岩、硅质板岩、片岩、千枚岩等。洋板构造岩块由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硅质岩、大理岩等组成,部分地区玄武岩保留枕状构造,各岩块之间为构造接触关系。菜子园蛇绿混杂岩中桃树湾辉长岩和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类似N-MORB(正常洋中脊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于N-MOR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高场强元素,极低的Nb/U(9.74)、Nb/Th(3.02)和V/Ti(0.1)平均值,具典型MORB-like玄武岩(前弧玄武岩-FAB)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可能形成于洋内弧环境。桃树湾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辉长岩的年龄为1375±7Ma(MSWD=1.2,n=21),可能代表菜子园-通安洋洋壳初始俯冲的时间。菜子园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对重新认识通安群(通安组)的属性,研究扬子陆块西缘古—中元古代地层系统、地质演化、岩浆作用、构造定位,重新划分扬子陆块基底大地构造单元,以及探索全球Columbia超大陆裂解到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演化过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