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2015—2019年,由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牵头,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和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系统拯救、整编共享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垂直形变测量数据,编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壳垂直形变图,为强震中长期预测、地壳动力学研究、地形变灾害研究与防控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本数据集内容为中国大陆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展示特定沉降区的地表垂直形变分布,为制定地面沉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数据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情况、数据要素项和时空范围、数据输出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2.
在会理地区进行前寒武纪地质调查过程中,于会理县通安镇皎平渡一带发现通安组片岩中分布少量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岩石组合,其中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角闪岩,经过室内薄片鉴定和利用地球化学进行原岩恢复,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玄武质岩)。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对角闪岩进行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1 720Ma±7Ma(MSWD=0.47,N=23)的原岩成岩年龄。结合通安组的年龄资料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认为1 720Ma±7Ma代表了通安组早期年龄,限定了通安组一段顶部的沉积时限,而以角闪岩为代表的这套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古老基底扩展环境,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西缘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43.
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在频谱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算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是在整个频段上的频谱信息. 在一些应用中,需要了解的仅仅是某一窄带内的频谱精细结构,要求频谱的分辨率较高. 而要得到一个较高分辨率的频谱,直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则会导致参加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的数据点数的增加,从而引起计算量和存储量的急剧增大,这样,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本文介绍了基于复调制的频率细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接收机研制中的应用,阐述了采用这种技术如何实现高分辨率频谱的计算,并给出了理论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4.
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叠合盆地内源岩生成的烃量在运聚过程中只有1%-10%左右的油1‰-10‰左右的气能够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资源。除源岩残留、储层内滞留、区域盖层形成前排失、地下水喾解和扩散外,构造变动是造成烃类损耗和破坏的重要原因;探讨构造戏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主要有三种形式:剥离区域盖层、切断区域盖层的连续性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构造变动破坏烃量随构造变动强度(剥区或盖层的面积、错断区域盖的距离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百分)增加、构造变动前研究区有效运移烃量以及构造变动过程中区域盖脆性增强而增大。本文探讨了构造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与上列三因素的定量关系模式,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分地。  相似文献   
145.
宝鸡市重度灰霾天气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翻  韩洁  王婷 《陕西气象》2013,(6):22-25
利用陕西省宝鸡市11县区气象站1981—2011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2000--2011年地面天气图资料和西安站探空资料分析宝鸡市重度灰霾的时间分布,重度霾日气象要素场及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1年宝鸡市年均重度灰霾24站次,呈上升趋势,趋势倾向率为4.7站次/10a;重度灰霾主要发生在冬、秋季,冬季最多,占总数的72.2%,11月至翌年2月,4个月共占83%;空间分布具有东北及南部少、中间多的特点;重度灰霾的出现和地面天气形势以及08时接地逆温有密切关系;适宜的相对湿度、风速是重度灰霾日形成的重要条件;重度灰霾站次与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呈正相关,与月降水量、月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6.
利用宝鸡市1971—2010年冬季(11—2月)11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近40a来宝鸡冬季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为今后大雾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宝鸡市冬季大雾空间分布具有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特点;冬季大雾站次数量年代际变化呈现出多—少—多的趋势变化,目前为逐渐增多的趋势;年变化较大,以3.3次/10a速度减少;11月大雾出现次数最多,12月次之,2月最少;大雾常常是川道或塬区成片出现,但区域性大雾占的比率较小。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宝鸡市1960—2004年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强度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天气预警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宝鸡高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川道多于南北山区,高温中心位于扶风。年代际变化呈现多—少—多的趋势变化,目前为逐渐增多的趋势,高温以0.04 d/10 a的速度增多;强高温以0.07 d/10 a的速度增多。高温出现于4—9月,7月最多,6月次多,4月最少;强高温9月最少,特强高温以6月最多。高温集中在6月中旬到8月上旬。宝鸡区域性和持续性高温分别占高温总数的76%、12%。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以及过度城市化是导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8.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地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与地震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成果,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与方法,论证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探讨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断裂和震源断裂基本特征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问题。笔者认为龙门山碰撞造山带深处隐伏壳幔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主震区的震源断裂,而地壳表层发育的映秀断裂带、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等可能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主震区的地震断裂,该区震源断裂与地震断裂既有显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在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动力学作用下,形成上扬子地块向青藏高原东缘碰撞—楔入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向东仰冲,深部向东俯冲的动力学态势,造成龙门山碰撞造山带切割莫霍界面的壳幔韧性剪切带向中上地壳扩展,应力高度集中与能量快速释放破裂,从而引起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发生,以及大型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探索震源断裂与地震断裂区别与联系,对进一步研究地震机制与发震动力学以及防震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不断降低.如何准确预测高勘探程度-成熟探区的剩余油气资源,成为石油投资者和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详细探讨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勘探效益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剩余可探明储量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的剩余可探明储量约为6 773×104 t,仍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实践证明,由于勘探效益法合理回避了油气成因的机理问题,减少了资源评价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50.
引进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的油藏分布特征,着重探讨了古油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的志留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可动油气藏,而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独立的油气藏。塔中4和塔中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在地质时期都曾成过藏,但均遭破坏;塔中1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三亚段和塔中31 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仅在后期充注过程中有油气聚集成藏;塔参1井在第一期油气充注过程中曾形成过较大的古油藏,而晚期充注过程中则未聚集成藏。研究还表明,志留系储层是好的输导层,地质时期中有烃类运移通过。中央断垒带为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路径和有利场所,在下一步的志留系勘探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