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Fully grown oocytes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have a cytoplasmic protuberance where the oocyte attaches to the follicle. The protuberance and the oolamina locat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oocyte indicate the animal-vegetal axis. Two pre-meiotic centrosomes are anchored to the protuberance by microtubules between centrosomes and protuberance. After meiosis reinitiation induced by DTT solution, the germinal vesicle (GV) migrates towards the protuberance. The GV breaks down after it migrates to the oocyte membrane on the protuberance side. The protuberance then contracts back into the oocyte and the first polar body extrudes from the site of the former protuberance. The second polar body forms beneath the first. Thus the oocyte protuberance indicates the presumptive animal pole well before maturation of the oocyte.  相似文献   
482.
从副高特征量和500hPa高度场以及高度距平场角度,分析了2002年夏季河南省气候特征,并分析了海温、太阳黑子等特征量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偏南,北方冷空气活动偏弱,大陆暖高压强盛发展并维持,是造成河南省夏季高温少雨的直接原因;赤道中、东太平洋维持弱的暖事件和太阳活动异常以及天文背景的影响,是造成2002年河南省夏季高温少雨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83.
Drucker-Prager系列屈服准则在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军  陈明祥  常晓林  周伟  袁子厚 《岩土力学》2009,30(12):3733-3738
Drucker-Prager(下简称D-P)系列屈服准则作为Mohr-Coulomb(下简称M-C)准则的修正模型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采用不同的D-P系列屈服准则可能会得到差距较大的结果,因此,选用合适的D-P系列屈服准则十分重要。在研究了D-P系列屈服准则与M-C准则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指出D-P系列屈服准则对应的Lode角取值较为有限,难以反映出材料在丰富受力状态下的M-C准则屈服强度,将其取值范围扩大至-30°~30°,并以某边坡和向家坝泄12坝段抗滑稳定分析为例,对如何选用合适的D-P系列屈服准则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选择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选用的D-P系列屈服准则对应的Lode角能反映影响边坡和坝基稳定的关键部位的受力状态,就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将D-P系列屈服准则对应的Lode角取值范围扩大至-30°~30°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84.
基于联系熵的围岩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岩稳定性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集对理论和联系熵模型能有效地处理不确定问题,故将联系熵方法应用于围岩分类,建立矿岩分类的联系熵模型,计算围岩的联系熵值,相应地进行矿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是对系统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的一种尝试,为矿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实例模型表明,联系熵越大,则矿岩的稳定性越差,越危险。  相似文献   
485.
NOAA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工作在武汉中心气象台已开展了多年,在森林火灾和洪涝灾害监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作物长势监测、作物估产、干旱监测等方面进展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NOAA/AVHRR遥感资料没有与全省各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地理信息结合起来,而这些信息各地区又千差万别,仅靠单一的遥感资料,很难建立全省统一的干旱监测和作物估产模型。只有将遥感资料与当地实际地理情况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效益。另外,我省各地气象台站对使用遥感资料的要求也日趋强烈。为此,将遥感资料按一定的格式和命名规范加工处理后使之…  相似文献   
486.
谢明  常履福 《贵州气象》1999,23(1):42-43
该文结合我们在安装毕节地区气象局WINDOWSNT网络中的实践,对安装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487.
周伟  常晓林 《岩土力学》2006,27(Z1):161-166
采用各向异性强化-软化的有厚度薄层单元模拟了坝基软弱夹层的力学变形特性,采用无厚度接触摩擦单元模拟坝基岩体节理裂隙,对高混凝土重力坝复杂坝基抗滑稳定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强度储备系数法模拟坝体坝基系统的渐进破坏过程、可能失稳模式,提出了塑性屈服区贯通的强度分析方法、典型特征点位移突变的变形体分析方法以及能量法联合判定坝体坝基系统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方案,得出了坝体坝基系统的极限承载力。最后针对建设中的向家坝水电站高重力坝的深层抗滑问题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极限承载能力由夹泥层的强度控制,极限状态的强度储备系数为2.7。  相似文献   
488.
王先军  常晓林  周伟 《岩土力学》2006,27(Z2):452-456
坝基变形是引起坝基失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研究坝基稳定性的过程中,坝基变形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关键点的合理选取是正确使用坝基变形特点研究坝基稳定性的前提,在对向家坝泄12坝段深层抗滑稳定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时,对关键点的选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选取方法和关键部位的概念,即起主要抗滑作用的部位。通过研究各关键部位关键点的变形特点,根据关键部位在抗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屈服区的发展,从不同的安全层面研究了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安全度,并给出合理的处于极限状态的强度储备系数及其下限值,这种研究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89.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从厦门海域水体中提取制备出不同来源(海洋、河口与河流)的胶体及不同粒径的海洋胶体,分析并比较其多糖的醛糖组成。结果表明,各种胶体含有相同的醛糖组分,即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粒径相同的高分子量胶体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优势组分,海洋胶体与河流胶体的醛糖组成相似,低分子量海洋胶体的鼠李糖丰度是高分子量海洋胶体的2倍多。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浮游植物和陆源输入是胶体有机物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作用和原生动物的摄食可能使天然水体中胶体物质的醛糖组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90.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输电线路舞动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输电线路舞动治理工程是近期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技改项目之一,受覆冰、风激励等因素影响而诱发的输电线路大振幅自激舞动,不仅容易导致输电线路闪络、跳闸,还易造成跳线脱落、断线断股等损害,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主要的治理方案是在输电线路指定位置上加装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组合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