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345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526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3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14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老年学习型空间作为集合体呈现了老年人在空间的日常生活、舞台展演和社会交往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以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作为主要研究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参与老年人课堂内外的学习与社会交往生活,以情感地理视角将老年学员的空间感知解构为认知、认同和溢出三个情感阶段。研究认为,学习场所不仅是实质性的空间,更是围绕“社区”“情感”产生特殊社会联系与归属感的空间。老年人通过学习场所积极的空间投射重新自我定义,“参与学习”的环境氛围触发老年人充满活力、年轻的积极情绪,空间的社会网络同样为老年人提供亲密感、归属感的情感支持,积极的地方认同与社区意识成为稳定手段作用于空间建构,产生抵抗消极老龄化的良性溢出效应。本文为情感地理研究视野下解构学习型空间提供了现实案例支撑,并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活跃的行为主体,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经验建议。  相似文献   
992.
993.
浅木 《海洋世界》2006,(10):21-23
海豚援助疗法(Dolphin Assisted Therapy)最初是在1978年美国的Betsy A.Smith博士以治疗自闭症为目的而展开的,他可以说是实现海豚援助疗法的鼻祖。  相似文献   
994.
乌鲁木齐天文站自 1 999年研制完成 1 .5GHz频段室温双偏振消色散接收系统。 2 0 0 2年又完成 1 .5GHz频段致冷式双偏振消色散接收系统。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国际合作协议的任务。为在我国建立高灵敏度的观测脉冲星设备和取得优秀的脉冲星观测结果作出了贡献。为了进一步发展乌站脉冲星观测 ,第二个合作协议包括利用致冷式系统进行脉冲星大样本的监测和建立低频段的基带技术的消色散系统。  相似文献   
995.
地球温暖化导致冰川融解,同时也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发生了巨变。坦桑尼亚的里阿森哥村落,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南斜面海拔1700米的高原地带。村民米伽已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60多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早期PD患者作为PD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I常规序列及DKI检查,所有DKI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后,收集各定量参数图,三项参数分别是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率(MD),分别测量黑质的各项参数值,对各项参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DKI各参数值对早期PD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PD组黑质F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D组黑质MD值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PD组黑质MK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OC曲线显示黑质FA值、MD值及MK值诊断早期PD的AUC分别为0.716、0.613和0.820,黑质MK值诊断早期PD患者具有一定准确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FA值和MD值。结论:DKI可用于分析早期PD患者黑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中MK值可以更好地反映早期PD患者黑质细微结构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997.
2005年为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暖干年,夏季气温为历年最高。本文利用2005年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下游水文观测资料及附近定日气象站资料、羊卓雍湖卡鲁雄曲冰川流域水文资料及附近浪卡子站气象资料,分析了两个流域的融水过程,建立冰雪消融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统计相关得到两流域气温和降水高度相关性(r>0.8),说明在区域尺度上两个地区的气候过程相似。绒布冰川消融强度比卡鲁雄曲冰川约大2倍,冰川退缩速率二者也差2.5倍,说明用冰川消融气温估计的水量损失基本反映两地冰川变化的事实。本文提出的冰雪融水模型,可以用于两个冰川区之间广大无资料冰川流域融水及冰川变化的估计,以及恢复珠穆朗玛和喜马拉雅山脉其他地区的长期水文过程及水资源变化的计算。  相似文献   
998.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佳木河组物源体系一直备受争议,导致沉积体系“众说纷纭”。利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矿物含量、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明确了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佳木河组砂砾岩碎屑颗粒富石英(35.41%)、长石(43.2%),贫岩屑(18.71%)。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值139×10-6接近大陆上地壳(UCC)的平均值148.14×10-6,Hf-La/Th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图解和La/Sc-Co/Th值表明佳木河组属于酸性岛弧区。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分布模式,整体上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指示源岩以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即“一源”。在同一物源下,又可以分为4个物源区:新光1井—中佳6井物源区,车排10井—中佳5井—中佳4井—中佳3井物源区,车排7井—车排005井体系物源区,车排5井物源区,即“四区”。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揭示了佳木河组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该研究将有助于对沙湾凹陷西斜坡的沉积体系及古水系的准确恢复和远景区油气储集层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999.
新疆奥米夏和田玉矿床成因及锆石LA-ICP-MS定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奥米夏和田玉矿床分布在西昆仑造山带中段,产于花岗岩与镁质大理岩之间,该玉矿规模大,开采历史悠久,然而其矿床成因和成矿年代缺乏研究。本文采用岩相学、全岩分析手段对该玉矿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利用玉石中的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限定了玉矿的成矿时代。岩相学观察结果表明玉石多期次形成的现象较为明显;全岩稀土配分模式表明玉石稀土元素总量丰度低(∑REE平均值7. 228μg/g),Eu负异常(δEu=0. 58~0. 73),LREE下降,HREE平坦;和田玉中锆石~(206)Pb/~(238)U年龄显示该玉矿的成矿上限年龄介于411. 1±5. 3 Ma~489. 6±10. 5 Ma之间。综合分析认为,该玉矿为接触交代成因的镁质矽卡岩型和田玉矿床,玉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透闪石化、细粒化、重结晶等复杂的成矿过程,其形成时代与西昆仑地区其他玉矿一致,整体上可能形成于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早期。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新疆西昆仑地区和田玉的形成机理,也可为西昆仑地区的地质研究提供新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五龙沟金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三叠纪岩浆岩较为发育,花岗岩与金及多金属成矿关系不明,岩石成因,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仍然存在分歧。本文对该矿集区出露的侵入岩展开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体、英云闪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脉年龄分别为244.1±2.0Ma、241.9±0.5Ma、211.5±0.4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五龙沟矿集区侵入岩整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高场强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特征,源区由下地壳角闪岩相部分熔融,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为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在不同比例下混合的产物。基于本文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前人资料,构筑了五龙沟矿集区晚二叠世-三叠纪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区内岩浆活动分为两期,早期260~235Ma,晚期225~210Ma,其中峰值分别为245Ma和220~215Ma;多金属矿化时代与早期岩浆岩活动一致,金成矿与早晚两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五龙沟矿集区金及多金属成矿构造环境早期形成俯冲-碰撞转换阶段,晚期为后碰撞伸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