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新疆河流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曙明  由希尧等 《水文》2001,21(5):27-29,26
以21处区域代表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为例,对新疆河流20世纪下半叶年最大洪峰流量年际变化的部分重要特征以及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论为正确评价现有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提高对水文测站长期观测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干旱区洪水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2.
造山与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乃恭  任希飞 《地质论评》1996,42(4):300-303
造山带和盆地成因是当前地学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多种主要造山理论和成盆学说;其中挤压造山说与拉张成盆论在众多学说中仍占主导地位。一般都认为造山带和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提出了造山和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环境,即他们的形成是由于挤压后效——拉张-均衡造山、成盆。  相似文献   
153.
Introduction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largest active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with dip-slip component in the Quaternary; it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 seismicity (FANG et al, 1976;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1987; GAO et al, 1980; MA, 1987; LI, 1989; CHAO et al, 1995). The Tanlu fault zone i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iaoliao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Plain block of …  相似文献   
154.
155.
在普查各种金屬矿床吋都广泛地运用次生分散暈。在許多情况下原生暈也是很好的找矿标誌,但是很少利用它。在每个矿床的周圍都有原生暈,可是由於形成这些矿床的元素性質不同,則暈的大小及其金屬元素富集程度和分散元素分布面积亦各不同。 A.A.薩烏克夫是最早研究汞的原生分散暈的,他为了确定各种岩石中的汞的克拉克值曾进行了許多工作,而且确定丁一些汞矿床的圍岩中汞的含量比克  相似文献   
156.
157.
天山积雪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依据气象、野外调查和部分文献资料写成,着重分析了天山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初、终期及其积雪期特征。研究表明,天山积雪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中天山和南天山南坡部分山区最大雪深超过100cm,甚至达到200或300cm,而东天山南坡盆地雪深仅15cm。中山带及其以下地区最大雪深出现在冬季始末,而高山带在暖季。林区雪深随海拔而增加,并在林线附近达到最大,然后急剧减小。天山中段北坡海拔440—3500m之间,每上升100m,积雪期延长80天;南坡小于此值。  相似文献   
158.
万剑华  高希余 《测绘通报》1994,(4):11-14,17
本文对现存的各种确定,消除折光影响的方法了详细的评介,并根据不同的折光假定对两个实测网进行了平差计算,通过其平差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9.
陈异植  庄希澄 《水文》1994,(4):51-54
福建省河流年最大洪峰流量统计参数分布规律陈异植,庄希澄(福州大学土建系)(福建省水文总站)本文针对福建省流域面积10~54500km ̄2流域,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并考虑调查的特大历史洪水资料,经分析归纳,提出了分区多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Q_m)及其变差...  相似文献   
160.
馬希融 《地质论评》1937,2(2):157-160
1901年英國古生物學者萊得利基氏(K.A.Redlich)初由印度南嶺東部發現一種三葉蟲化石,定名為Hoeferia noetlingi Redlich,在「印度古生物誌」上發表。但屬名以前已被佔用,所以1902年考斯曼氏(M.Cossmann)改名為萊得利基蟲(Redlich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