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湿沙层水分及其运移过程是沙漠地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湿沙层规模巨大,本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湿沙层水分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沙层水分具有区域相似性特征,含水量多小于3%;吸附水和沙粒空隙间的水汽是湿沙层水分两种主要的类型,沙粒粒级级配影响吸附水水量变化,两种水分在沙山垂直剖面上的运移过程及相互转化可能维持了湿沙层水分的相对平衡状态;沙丘表层形成的“逆温层”以及由此引起的沿沙丘表层向沙丘内部的热量传递,形成与湿沙层水分蒸发相反的空气运动方向,使得湿沙层水分在夏季晴朗的白天受到保护;夏季受温度梯度影响,湿沙层中的水汽和膜状水向沙山底部缓慢运移;冬季受温度梯度和水势的双重影响,沙山底部潜水面附近的水汽和膜状水向上缓慢运移,补给湿沙层;湿沙层水分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大气水汽、凝结水及地下水等。  相似文献   
203.
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全球陆地区域的降水量及其空间/时间分布模式将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干旱地区的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一部分,本研究利用2003至2004年在内蒙古羊草草原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初步探讨了水分胁迫对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水分是影响该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大(Q10=2.0),而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Q10=1.6).高温和干旱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光合生产力.生长季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模式的不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物候有明显的影响,在2003年6月初生态系统就开始净吸收CO2、在7月初出现最大净生态系统CO2吸收量,而因随后发生的干旱和高温胁迫使其在8月就提早进入休眠期;2004年春季的严重干旱导致生态系在7月初才开始净吸收CO2,并在降水丰沛气温适宜的8月出现最大CO2吸收量,水分胁迫导致该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比2003年推迟1个多月.观测结果显示该草地生态系统在2004年5~9月比2003年同期多吸收30 g CO2·m-2.我国温带草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要准确估算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长期联合观带研究.  相似文献   
204.
华北地区上地幔及过渡带电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远参考道和Robust技术,处理了华北地区14个地磁台站资料,得到了相干度超过0.8的地磁测深响应函数.并将其转换为大地电磁测深的响应函数,获取了105~107 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应用ρ+理论对数据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和反演,结果表明417 km,850 km深度附近可能存在电性间断面.同时采用基于一维最光滑模型的Occam反演方法得到了300~1000 km范围的地幔电性结构,并与前人在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华北地区地幔过渡带的电导率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表现不同,重力梯度带附近及西侧台站下方过渡带深度的电导率和北美的Tucson地区相当,而华北地区东部的电导率在地幔过渡带范围高出西侧约2~5倍,这很可能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05.
引言 1999年12月6日下午2时12分(阿拉斯加时间)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地区发生了一次M_W7级地震。科迪亚克和奥尔德港等城镇及周边地区震感强烈。这次地震引起一些轻微破坏,其中包括科迪亚克的电力  相似文献   
206.
松散破碎岩体质量差、变形大、强度低,其加固技术难度大。合理有效的锚固技术是保证松散破碎岩体锚固效果的关键,采用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锚固因具有诸多优点而成为加固松散破碎岩体的有效技术。针对浙江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K81段边坡特点,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探索压力分散型锚索现场施工关键技术(如锚固力短期损失控制技术、补偿张拉控制技术和初始锁定值大小控制技术等)。现场监测数据表明,优化后方案可改善锚固效果,增强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7.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目前世界各国争相探索的战略要地。本工作以底栖有孔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水深4080 m至5830 m)的DNA分子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点。我们共采集了1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提取了样品中的总基因组DNA,利用有孔虫特异性引物扩增了其中的有孔虫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获得的有孔虫DNA片段测序。最终,共获得1536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简称OTUs),有1330个OTUs成功注释到有孔虫,其中721个(约54%)有孔虫OTUs属于起源最早但研究较少的软壳类单房室有孔虫。有孔虫OTUs注释结果的Identity值的平均值为92.9%,Identity值大于或等于97%的OTUs仅占20.6%,Identity值小于95%的OTUs占63.1%,说明西北太平洋深海底栖有孔虫与目前检获到的有孔虫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性,该海区极可能蕴藏着大量至今未被发现的"新物种"甚至新的高级分类阶元。在我们获得的有孔虫属中,有1/ 3呈典型的斑块性分布,且站位间的有孔虫群落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本工作是国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西北太平洋深海底栖有孔虫开展调查的首次尝试,旨在为探索有孔虫的全球地理分布模式、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等工作提供分子生态和分子遗传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8.
侵入于香日德南昆北单元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中的变质花岗岩的锆石SFIRIMPu—Pb年龄约为904Ma。该年龄与东昆仑地区已有的定年数据一道,表明柴达木地块南缘存在一条中—新元古代的花岗岩深成侵入岩带,整个柴达木地块可能曾响应了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  相似文献   
209.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10.
黄土岭一带的北大别杂岩发育4类浅色体。其中的第二类浅色体发育在黑云母片麻岩中,为二长花岗质;第三类浅色体发育在长英质麻粒岩的基质中,为钾长花岗质,并与石榴石变斑晶分解有关的含紫苏辉石后成合晶同期。LA-ICPMS测定表明,第二类浅色体中熔体结晶锆石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040±14Ma和242±27Ma;第三类浅色体变质锆石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056 35/-26Ma和244 180/-210Ma。这表明,第二类浅色体和第一类浅色体都是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同期深熔产物。古元古代熔体结晶和变质结晶锆石在三叠纪发生了严重的放射性成因铅丢失,可反映长英质麻粒岩和黑云母片麻岩都响应了三叠纪深俯冲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