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新疆东天山红山金矿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山金矿区位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北缘,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红山金矿的形成严格受该韧性剪切带控制,属于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糜棱岩型、超糜棱岩型矿床。花岗质糜棱岩中角闪石276.3Ma的Ar-Ar坪年龄给出了红山金矿床成矿事件的时代上限。金矿石样品中绢云母246.9Ma和246.5Ma的Ar-Ar坪年龄记录了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时代。糜棱岩中新生白云母246.5Ma的Ar-Ar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和金矿石样品中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完全一致,不仅为红山金矿床的剪切带型成因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也对金成矿时代给予了进一步的限定。  相似文献   
122.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沉积盆地动力学过程与模拟研究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与模拟、盆地规模的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定性的静态描述分析转向定量的动态过程研究是当前盆地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盆地形成机制研究在深部过程控制、多重机制联合作用、幕式裂陷和反转过程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前陆盆地构造—充填过程和模拟、构造活动盆地层序地层学、盆地充填过程分析与模拟等研究代表了盆地充填动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盆地流体过程和模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盆地流体的识别、追踪和盆地规模的流体动力学分析与模拟获得突出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3.
一、全球气象观测系统气象现象在时空上有许多种尺度,要想正确掌握这些现象,就必须进行相应尺度的观测。这样一来,就涉及到气象观测值的代表性问题。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与行星及天气这种大尺度的气象现象相对应的观测。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4.
摩擦熔融和流体增压在大地震破裂动力学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对摩擦应力σf下的断裂,温度随着σf和震级Mw而增加。如果加热带厚度w为几个毫米的量级,那么对于Mw=5~6的地震,即使是中等的σf,温度升高△T也会超过1000℃,同时熔融很可能发生,并减少断裂过程中的摩擦。如果断层带中存在流体,对Mw=3~4的地震来说,一个100℃~200℃的中等的△T就会增加足够的孔隙压力,而明显减少摩擦。通过平均微观状态中的应力,可使应力微观状态同宏观地震参数如地震矩M0及辐射能ER联系起来。由于热过程仅对大地震起重要作用,因此小地震和大地震的动力学可能截然不同。这种不同反应在观测到的标定能量e^~=ER/MR和M0之间的关系上。大地震观测到的e^~要比小地震观测到的e^~大10~100倍。成熟的断层带,如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处于比较中等的应力水平,但是板块内的应力可能却很高。一旦滑动超过阈值,失控破裂就会发生,这样就可以解释在某些成熟断层带观测到的震级-频度间的异常关系。热控制的滑动机制将产生一种非线性特征,在一定环境下,这种滑动特征即使是在同一位置上,也会因地震的不同而不同。同样,大地震期间的滑动速度也要比从小地震推断出的滑动速度快得多。  相似文献   
125.
Microcystins(MCs) are cyclic hepatotoxic peptides produced by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present a public health hazard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The removal of MC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has been employed as a simple and economic treatment strategy. In this study, PAC-Fe(Ⅲ) was prepared and utilized for the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MCs from water. PAC-Fe(Ⅲ) exhibited superior microcystin-LR(MC-LR) removal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unmodified PAC.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C-Fe(Ⅲ)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 H within the pH range of 4.3 to 9.6. PAC-Fe(Ⅲ) could be reused for 3 times by methanol elution while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still over 70 percen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onic strength of water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lkalinity.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such as humic acid(HA) and salicylic acid(SA) generated low interference with MC-LR adsorption by PAC-Fe(Ⅲ).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between Fe~(3+) in PAC-Fe(Ⅲ)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MCLR was suggested as the key mechanism of MC-LR removal by PAC-Fe(Ⅲ).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odified PAC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MC-contaminated waters.  相似文献   
126.
研究认为,Au、Ag、Cu、Pb、As和Sb是崤山金矿及外围异常检查、深部预测和找矿评价的指示元素。Au、Ag、As和Sb 4个元素是1号矿脉浅部矿体的特征指示元素。矿体浅部矿化样品、矿体中部矿化样品和矿体深部矿化样品的归类十分明确,可用作判断地表矿体的剥蚀程度及地表矿体向下延深情况。  相似文献   
127.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光合利用碳酸氢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羹类光合过程对碳酸氧盐的利用,研究不同pH值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净光合速率,并着重研究这两株藻的碳酸氢盐摄取速率.结果表明,从弱酸性到弱碱性,四尾栅藻的净光合速率都比铜绿微囊藻高.由pH值超过pH转折点后的无机碳摄取速率计算得到的碳酸氢盐摄取速率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为142.14和314.08μmo1DIC/(g·h,FW),故这两株藻都可利用碳酸氢盐作为碳源进行光合,且均为强碳酸氧盐利用者;但是,四尾栅藻对碳酸氲盐的利用能力强于铜绿微囊藻.另外,与四尾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的碳酸氧盐摄取速率更易受抑制剂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8.
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专题地质填图强调,针对某个主要地质体、沉积盆地、重要成矿带、地震带断裂系统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填图,以解决目标地质体结构、沉积盆地基底起伏、成矿地质体规模、断裂系统分布等重大问题.地球物理是专题填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10年发展起来的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因其布设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29.
130.
彦立利  高健峰  王建  郝晓华 《冰川冻土》2020,42(4):1400-1406
高分一号(GF-1)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启了国产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为探讨国产高分卫星在冰川边界识别中的有效性, 在缺少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情况下, 将GF-1影像、 建立的波段比值Band1/Band4, 数字高程模型和坡度相结合,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经过反复试验, 确定影像分割和合并尺度, 进而确定冰川边界的知识规则, 最终实现冰川边界的识别。以研究区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作为参考数据, 采用混淆矩阵的方法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 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为90.05%和0.79。同时将识别结果与人工修订冰川边界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除少量冰舌末端冰川外,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冰川进行识别。建立的知识规则显示仅仅利用蓝色波段和DEM就可以有效地提取裸冰区, 波段比值、 坡度和纹理特征更有助于冰舌的提取。该研究表明GF-1卫星数据可以有效识别冰川范围, 为冰川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