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机载微波大气温度探测仪可以机动灵活地获取大气温度廓线信息。针对一次机载微波大气温度探测仪的多高度飞行观测试验,基于逐线积分模式和大气参数廓线库,建立用于不同飞行高度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分析了仪器观测亮温的质量并对仪器观测进行了订正;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微波大气温度廓线反演算式,分析了不同高度、不同通道选择对于大气温度廓线反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较低飞行高度计算得到的各地表敏感通道地表比辐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采用订正算式订正后,不同飞行高度的模拟亮温与观测亮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机载微波大气温度反演最优通道组合依赖于平台飞行高度;(4)采用最优的通道组合,4 200 m、3 200 m和2 500 m高度层温度反演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为0.5~1.8 K、0.5~1.3 K和0.4~1.0 K。   相似文献   
982.
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83.
针对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峨边群玄武岩形成年龄为1 018.7 Ma±4.8 Ma(MSWD=1.19),与石棉SSZ型蛇绿岩、会理辉绿岩-花岗岩及昆阳群安山质凝灰岩时代吻合。其w(SiO_2)在44.03%~48.75%之间,高w(TiO_2)(2.26%~2.71%),w(Na_2O)为3.04%~3.96%,w(Al_2O_3)=15.28%~16.40%,w(K_2O)=1.09%~2.51%,w(MgO)相对稳定(3.22%~4.9%),Mg~#为33.1~38.4,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ΣREE=292.98×10~(-6)~334.44×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_N=14.41~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8~1.06),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5 814~7 123)和Zr/Yb(192~219)比值,显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峨边群玄武岩可能来自于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84.
被动源面波勘探又称作微动勘探,以其野外采集布设灵活、抗干扰、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越发明显。文章以某地城市道路交通施工前期的采空区勘探工作为例,开展了被动源面波法线性台阵在探测路基下方采空区的应用效果研究,采用Atlas节点地震仪布置线形台阵采集微动数据,利用SWAINS面波处理软件提取微动数据的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地下介质视横波速度剖面。试验结果表明,线形台阵被动源面波法适合于城市道路复杂场地环境下的采空区探测,钻探验证率高。  相似文献   
985.
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识别了额里图牧场额里图组各层岩性特征,利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分析该剖面下岩段地层的沉积旋回,综合地质基础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环境.结果识别出一个以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为特征和一个以砂岩-灰岩-泥岩为特征的两个岩性旋回,分别代表浅海陆棚-深水浊积岩相序和陆棚浅海礁滩相沉积.结合剖面分别划分出陆棚、斜坡和盆地(海槽)3个相,进一步识别出潮坪滩相、滩前斜坡相、浊积滩坝相、滩相、斜坡盆地相、缓坡相、深水海槽相和礁滩相等亚相.整个剖面由两次海侵半旋回和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组成.研究认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限应该在额里图组时期之后.  相似文献   
986.
西北内陆流域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近50 a来各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不断萎缩。以石羊河流域、艾丁湖流域为研究区,针对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问题,基于农田面积、出山地表径流量及灌溉引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入下游区地表径流量调查统计、潜水埋深及包气带水理指标原位监测和地下水水位统测,以及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覆盖度和NDVI指数等遥感解译获得的资料,应用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均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和地学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近50 a来,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严重退化的根源是天然水资源匮乏,主因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上、中游区拦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大。(2)灌溉耕地不断扩大是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萎缩的主要驱动因素,每增加1.0 km2灌溉耕地导致石羊河流域下游、艾丁湖流域平原区的天然绿洲面积分别减少1.35~2.07 km2和1.57~3.83 km2;气候越干旱、上游出山年径流水量越少,灌溉引用出山径流水量占当年总径流量的比率越大,流入下游区地表径流水量越少,由此造成下游区天然绿洲面积减少越大。(3)西北内陆流域天然绿洲退化可控,但是由于水资源不足,制约了天然绿洲退化的可控性。在水资源匮乏背景下,现状人口数量驱动的农田用水规模难以继续调减,需要有序促进经济社会用水规模与天然绿洲修复供水规模之间的和谐程度。因此,本研究成果为西北内陆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天然绿洲退化修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7.
扬子西缘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形成时代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其形成时代一直未能准确限定。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最年轻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6 Ma(MSWD=0.40),可以代表澄江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00 Ma左右。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显示低Si O2,高(K2O+Na2O)、Ti O2和Al2O3的特点,具有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性质。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一个自~800 Ma持续至725 Ma的幕式双峰式岩浆岩带,而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和苏雄组火山岩均为~800 Ma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并推测该双峰式岩浆岩带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此外,玄武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5 Ga、1.8~1.6 Ga及1.0 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988.
位于中低纬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是第四纪高原隆升和冰期气候叠加的产物,与高纬多年冻土相比,具有厚度薄和不稳定的特点,对全球变化反应敏感.因此,评价冰期-间冰期多年冻土扩张-收缩过程和其范围重建,是研究高原环境变化的重要工作.本文依据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数据和《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对青藏高原现代大片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分布进行恢复.依据来自冰川、冰缘和湖泊等证据,采用末次盛冰期气温较现代低7℃,全新世大暖期气温较现代高4℃,进行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分布重建.重建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多年冻土扩张明显,面积约为现代冻土面积的195%;末次盛冰期大片多年冻土几乎覆盖整个高原,岛状多年冻土向东扩张明显,向西范围逐渐收缩变窄,高山多年冻土在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地区扩张明显.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明显收缩,面积是现代多年冻土的73%;大片多年冻土收缩幅度较小,岛状多年冻土在高原东南部收缩明显,高山多年冻土在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等高海拔山地发育.  相似文献   
989.
家猪是由居住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对野猪的长期驯化而来,考古学研究表明近东和中国可能是家猪的驯养中心.为了寻找野猪对家猪驯化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对采集于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不同地点的30个晚更新世野猪化石样品开展了古DNA研究,从化石样品中获得了线粒体基因组的D-loop部分序列,结合现代家猪、野猪DNA同源序列信息,构建了Network网络结构图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广西古代野猪与欧洲猪科动物之间存在历史基因流,与亚洲家猪之间具有遗传的连续性,在家猪的驯化过程中有遗传贡献.研究结果从新的地域角度为家猪的多地区驯化起源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990.
从采自辽宁省海城县小孤山晚更新世披毛犀化石样品中成功地获得了1080bp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调用Genbank中
已发表的披毛犀序列及5种现生犀牛的同源序列,以马作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NJ法)和最大似然法(ME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均显示披毛犀与现生苏门答腊犀亲缘关系最近,且辽宁省海城县小孤山样品处于披毛犀分支的根部;对披毛犀样品进行基因
分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小孤山的披毛犀样品具有较高的基因分异度,为探讨披毛犀的起源、迁徙及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子
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