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71篇 |
地质学 | 69篇 |
海洋学 | 16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近年来InSAR技术在地震灾害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综述了InSAR技术应用于青海地区的研究进展,并利用ALOS PALSAR数据和Sentinel-1A卫星数据对2010年玉树7.1级、2016年门源6.4级、杂多6.2级地震的InSAR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玉树7.1级地震和门源6.4级地震地表形变比较明显。其中,玉树7.1级地震地表形变长轴达60 km,门源6.4级地震地表形变长轴达30 km,杂多6.2级地震地表形变比较模糊,长轴约10 km;干涉条纹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震源机制解性质等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性质的地震断层引起的地震破裂在干涉图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用Sekanina 等的方法和小波处理方法分别对1997 年3 月3 日至5 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观测得到的海尔- 波普彗星的近核现象CCD 图像加以增强处理和分析比较,明显地从CCD 图像还原出壳层(shell) 和喷流(jet) 结构,结果表明小波处理方法比Sekanina 等的方法在小视场图像处理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3.
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全国水文数据库系统的走过的压程,阐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还从新技术应用推广角度,探讨了加快水文数据库系统应用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针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基于Sentinel-1A卫星的SAR影像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进行计算分析,运用SDM程序反演地下静态位错。初步结果如下:①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蝴蝶状分布的形变图中心,抬升盘与下降盘之间的破裂迹线明显,破裂迹线长约24km,形变中心位于托莱山与冷龙岭断裂交汇处。②降轨数据显示,在断层区域视线向(LOS)形变量最小约-0.55m(远离卫星),最大约0.68m(靠近卫星);升轨数据显示,在断层区域视线向(LOS)形变量最小约-0.49m(远离卫星),最大约0.42m(靠近卫星)。③对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门源6.9级地震烈度图和本研究获取的地震形变图进行叠加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吻合度较高,地表有较明显形变所涉及区域约0.4万km2。④运用降轨InSAR数据反演得出地下最大位错量约3.29m,深度4.75km,在近地表位错破裂长度可达30km,地表有明显破裂的区域长约25km,与中国地震局科考工作每日情况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5.
46.
全晓娟龚禹为汪波钟官峰周尚武 《冰川冻土》2023,(3):1016-1025
冻融作用会对土体结构和性质造成影响,在冻融作用下,不同类型土壤的抗剪强度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本文选取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黏土,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重塑土抗剪强度变化研究,结合压电陶瓷监测试验,探究冻融循环下青藏黏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模式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复冻融作用下,青藏黏土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呈阶梯下降;同一含水率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劣化曲线可以分为快速劣化和稳定两个阶段,内摩擦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冻融循环过程中第1次循环对青藏黏土抗剪强度影响最为明显;采用压电陶瓷监测的应力波信号通过小波包分析可以得到真实信号振幅和应力波能量,二者均能反映青藏黏土抗剪强度的劣化趋势。本文提出的强度劣化指标能很好地反映青藏黏土抗剪强度的劣化程度,这在未来工程实际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48.
1932—1935年期间,有关钻粒在孔底的作用问题会是广泛研究和探讨的课目,从此便出现了破裂钻粒在破碎岩石上起主要作用的观点;在孔底被钻头研转的同时破裂钻粒便以其锐利的棱角刮磨和削铇岩石。“铁砂极脆井在钻头底唇之下迅速破裂成锐角碎块。碎块在孔底为钻头所研转并以其锐利的棱面尅剥岩石。必须指出,可以使用钢砂和按大小选配过的钢质角粒进行钻进,但是所用之钢料应富有足够的脆性”——B.M.库?明工程师是这样论述钻粒的作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