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敦煌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与防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的分析表明,本区现实的风沙危害主要是来自鸣沙山沙物质所形成的戈壁风沙流,而沙山及其前缘小沙丘的移动对洞窟威胁不大.窟顶戈壁带不仅是一个天然输沙场,而且是阻止沙山和前缘小沙丘向窟区移动埋压的天然屏障.由此提出要保护莫高窟免遭风沙危害不是防治沙丘前移而是戈壁风沙流.为此,应在沙山前缘采取阻、固沙措施,不能在戈壁区设立任何阻沙工程,以免引沙入窟.  相似文献   
82.
马瑞  王继和  屈建军  刘虎俊  孙涛 《中国沙漠》2011,30(4):1031-1036
 根据近50 a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气象和风沙观测资料,对过渡带温度、降水、蒸发量、相对湿度、风沙活动等气候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过渡带平均增温率为0.009 ℃·a-1,20世纪80年代后增温显著,增温率高达0.025 ℃·a-1,增温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 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年际稳定性增强,近8 a与60年代相比,增加幅度达27.45%,增加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 蒸发量减少,相对湿度线性增加; 受气候变化,沙尘暴在近50 a持续减少,而扬沙和浮尘天气与人为干扰关系密切,存在波动和反弹; 气候变化对过渡带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及沙漠化的逆转将起到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83.
风沙电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扼要回顾了风沙电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动态:主要是从风沙电的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实验模拟测试,来揭示风沙电这一自然现象的规律;风沙电对电波传播影响研究:主要从折射效应、吸收、散射和带电沙粒的散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4.
戈壁表面阻力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气流对戈壁表面的响应可定量地用阻力系数来表征.通过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风蚀戈壁表面阻力系数与砾石粒径、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砾石覆盖度大于40%~50%时,戈壁表面阻力系数趋于常数.据此,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认为,我国干旱区的广大戈壁风蚀面大多在空气动力学上是稳定的,至少不是现代风沙活动及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源地,在戈壁地区风沙活动及沙尘暴防治重点应放在砾石覆盖度较小的“土戈壁”上.用回归方法建立了包含砾石粒径与覆盖度两个变量的阻力系数预测模型,与风洞实验值吻合得比较好(R2=0.94).通过阻力系数随砾石摩阻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判定,戈壁风蚀面摩阻效应随戈壁砾石粒径与覆盖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85.
莫高窟崖顶防沙工程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4年防沙实践证明:莫高窟崖顶防沙试验的工程设计构思是正确的,设计依据科学可靠,防护效益显著。对保护石窟和壁画已经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具体防护作用是:1)直接控制偏西风向洞窟搬运沙量的95%左右;2)洞前夜间积沙减少了80%以上;3)外围栅栏对来自主风向的外侧积沙的侧导率平均为35%;对内侧积沙的侧导率,在偏东风作用下可达57.51%,在偏西风作用下平均为15.89%.上述防沙作用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6.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兰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其中沙坡头段风沙危害最严重,防护体系对铁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区防沙措施及效果、防护体系结构特征、合理宽度设计等方面,总结了60余年来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的研究成果,并指出防护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局部地段土壤水分条件恶化、人工固沙植被退化、防沙措施破损、风蚀“活化斑”现象严重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防护体系的养护、完善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7.
敦煌莫高窟古代生土建筑物风蚀机理与防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屈建军  王家澄 《地理研究》1994,13(4):98-104
利用低温冻融实验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古代生土建筑的风蚀机理,结果表明:挟沙风风蚀速率明显大于净风的风蚀速率,其风蚀率是净风的130倍,冻融是风蚀速率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偏西风的降水和风蚀是造成莫高窟古代生土建筑风蚀毁坏的方要原因.实验表明,采取5%LS和10%PS防护材料是防止风蚀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
敦煌莫高窟岩体风蚀机理及其防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研究莫高窟岩体的风蚀机理,结果表明,挟沙风风蚀速率明显大于净风。沙岩(层)结构、构造脆弱是产生岩体风蚀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沙楔”作用加速了风蚀烈度。采用10%的SS和10%的PS材料加固岩体是防止岩体风蚀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9.
90.
青藏高原高寒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根据沙漠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类。根据地表物质组成可划分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两大类。本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860.9km~2,其中轻度、中度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30.5km~2、752.9km~2和578.6km~2。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分别为916.4km~2和944.5km~2。主要分布河谷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宽谷地段面积最大。并且从河谷地区的江心洲、边滩、阶(台)地延伸分布至山前地带的冲洪积扇及山坡等不同的地貌单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