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加卸载响应比与应变能加速释放的临界现象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克银  尹祥础 《地震》2004,24(3):8-14
对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8次地震, 用不同的区域半径分别进行应变能释放的幂率拟合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 发现最佳幂率拟合的区域半径与加卸载响应比最大值所对应的区域半径的对数与地震的震级呈线性关系, 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因而认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物理机制, 是孕震系统进入临界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2.
吴永加  张永仙  尹祥础 《地震》2006,26(2):61-67
利用态矢量方法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25次6.8级以上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19次地震前3年内态矢量出现明显异常, 其中10次地震发生前60天内态矢量有明显的变化, 只有6次地震前态矢量变化不明显。 由此认为态矢量方法对强震具有一定的中期和短临预测能力。 研究结果还表明, 相对于态矢量增量的模、 态矢量方向的改变等参量, 态矢量的模在震前的变化更为敏感, 此外, 对于相同震级的地震, 最佳扫描区域尺度大小不一, 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3.
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APEC Co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cience,简称ACES)是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olicy Partnership on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简称PPSTI)下设的8个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参与合作的经济体主要有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中国台湾、韩国等。自1997年提出建议获批至今,项目已经运行了20余年,获得了大量科技成果,本文概述了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项目的起源、运作机制、合作形式、合作方向、主要合作成果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4.
基于构造应力场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及断层运动特征,根据岩石力学原理确定优质破裂面,对走滑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3种主要断层运动形式,推导了有效剪应力表达式;提出了新的加卸载判定,并对部分震例进行了再研究。  相似文献   
65.
刘月  尹祥础 《地学前缘》2013,20(6):67-72
地震孕育的实质是孕震区介质的损伤程度不断增加,最后导致突然失稳(破坏)。研究地块的损伤演化是研究地震孕育过程的科学方法。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思路,把地壳块体看作平板,断层看作平板中的裂纹,建立了地壳块体的平板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地震形成的断层导致的地块损伤,损伤程度用刚度的减少来刻画。研究了地块在地震影响下弹性性质的变化及损伤,并把它们作为加载与卸载响应量,进一步得到新的LURR解析式,赋予LURR以新的、更为确切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66.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viscoelastic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fiel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rheologic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precursor fiel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rheologic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We derive the viscoelastic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ground tilt,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earth resistivity at an arbitrary point (x, y, z) in the rheologic medium, and analyzed the earth resistivity preliminarily, providing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cursor analysis of seismogenic process.  相似文献   
67.
用临界点理论讨论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和孕震区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克银  尹祥础  和锐 《中国地震》2003,19(4):425-430
20世纪 80年代后期 ,地震的临界现象研究成为地震学界的热点之一。Hirata等 ( 1 987)通过大量实验和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接近破裂的岩石与铁磁模型的二阶相变具有本质上的联系。岩石中的应力参数类似于铁磁相变中的温度参数 ,即低应力状态时 ,微裂纹随机产生且微裂纹之间关联程度较低 ;当应力达到岩石的破裂强度时 ,裂纹相互关联 ,裂纹大小呈幂率 (分形 )分布。根据临界点理论 ,地震孕育过程是一种临界现象 (Vere Jones ,1 977;Sornette ,etal.,1 990 ;1 995;Rundle ,etal.,1 999;Jaume ,etal.,1 999) ,但地壳并不总是处于临界状态。随着…  相似文献   
68.
地震孕育体源流变模型(一)-位移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地震孕育过程,在弹性包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的体源包体模型理论.本文基于弹性包体模型的位移场的解析解,运用流变力学理论中的对应原理,导出流变体介质中,包体在任意一点的3个方向分别产生的位移的粘弹性解析解.   相似文献   
69.
以地球介质参数尾波Q(-1)作为响应,给出了加卸载响应比Y(Q-1)的计算公式。利用美国南加州地区频率分别为1.5Hz,3.0Hz,6.0Hz,12.0Hz,24.0Hz等5个频段的尾波Q数据,研究了美国北岭地震(199年1月17日,Mw6.7)前后的加卸载响应比Y(Q-1)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除频率为12.0Hz这一频段外,其它频段的加卸载响应比Y(Q-1)在震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率为24.0Hz的Y(Q-1)在1993年明显升高。震后各频段的Y(Q-1)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70.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1994年底对中国大一年左右尺度的地震趋势预测,总体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1995年还发展了基于高响应比区向未来震中延迁移、全聚的规律对地震的时空强参数进行预测的方法。并据此对云南孟连地震作了中期预测,该次地震的时空强参数都在预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