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735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5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大兴安岭北部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具有富碱(K2O+Na2O〉5.45%),高K2O(2.15%-3.75%)、K2O/Na2O(0.48-1.12)和高的Th/Ta、Ce/Nb、Ta/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KEE)的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现有资料分析表明,该钾玄质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形成钾玄质岩石的原生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混染了前中生代的基底物质。  相似文献   
912.
银河旋臂、地核环流与地球大冰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在其约46亿年的生命史中,多次出现大冰期,关于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促使地球系统演化的力源主要来自哪一圈层?气体具有最大的激活能,但大气圈仅占地球总质量的10-6,它不可能是主要圈层。固态的激活能最低,下地幔和地内核亦不大可能在地球系统演化中扮演主要角色。地球外核是液态,具有较高的激活能,它约占现代地球系统总质量的30%,故可认为它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主要活动圈层。作为旋转地球上的流体,外核环流存在着两种极端流型:一是“地转流型”,其速度场是二维场,垂直运动很弱(以下简称为G型);二是“强对流型”,当Elssaser数≥1时,流场的二维几乎完全被Lorenz力所破坏,对流充满整个地核(以下简称C型)。文章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大冰期形成的如下假说:当地球背景磁场与银河旋臂磁场极性符号相同时,外磁场将激发地球外核环流转为C型,引起地壳和地幔强烈的垂直运动(强造山运动),致使大气热机效率亦大为提高,高纬地区强降温,这是大冰期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一假说的逆表述,即当地球背景磁场与银河旋臂磁场极性相反时,地核环流将转向G型,地壳表面将主要是“夷平作用”,致使大气热机效率亦降低,行星风系减弱,高纬?  相似文献   
913.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半坪-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缝合线为金沙江缝合线之间,它是在澜沧江和金沙江洋消亡后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在中生代,该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带的控制。对盆地地层格架和区内碎屑岩的骨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以及火山岩化学万分的分析表明,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是由两个没类型的盆地叠置而成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早期为一后造山裂谷盆地,晚期为坳陷盆地。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反馈滇西  相似文献   
914.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资料,概述了区域成矿规律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各种区域成矿理论学派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阐述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15.
916.
2000:太原市如何渡过水荒尹宝福,孙中惠(太原市水利局)(太原市兰村水源保护办公室)太原市水资源紧缺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近年来,形势更为严峻。1986年冽石寒泉干枯,时隔7年,1993年4月晋祠难老泉断流。据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岩溶地下水每年以2....  相似文献   
917.
地球化学省的概念,特征及其与成矿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化学省是一种范围较大的原生异常,面积可达几千至几万km^2。地球化学省可以看作是地壳的一个块段,在该块段内元素的含量和地壳元素的平均值有显著不同,它反映了地壳原始分异及演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组分的巨大差异。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实例,概述了地球化学省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在矿省的关系、圈定方法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18.
一般认为碎屑岩裂隙水的水质是优良的。著名的杭州虎跑泉和无锡天下第二泉等,已作为饮料矿泉水开发。 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地开发利用裂隙水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地区水中铁和锰的含量比较高,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有的甚至超过几十倍。 碎屑岩裂隙水中铁、锰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主要决定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分析研究表明,碎屑岩裂隙水中铁、锰的含量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它们的富集还与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泥盆纪、侏罗纪碎屑岩裂隙水中铁锰的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浅部(泉、浅井水)低,深部高的特点。在水平方向上,浅部变化不大,一般含量都比较低;深部因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对这种裂隙水的开发利用,应特别注意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尽量避开水中铁锰大量富集的地段。开采的深度应控制得浅一些,而以氧化环境的水为宜。  相似文献   
919.
宋治熙年间潮漳地震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英宗治平神宗熙宁二朝,今汕头漳州一带曾发生较强烈的地震。《中国地震简目》(1977年版)给出其参数是: To 1067·11·6(儒略历、下同) EPC 潮安、潮阳和揭阳一带,N23.6°、E116.5° Ⅰo Ⅸ M 6 3/4 《广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则称之为“潮州地震”,有的研究者尚给出了等烈度线。笔者在整理有关史料时,经查《宋史》、《宋会要辑稿》,并据《福建省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所引据的《闽书》 《睽车志》等史籍,认为其间地震不只一次,且震中和震级都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20.
青海小柴旦盐湖湖滩岩中原生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前言笔者于1983年8月参加了西北五省盐矿情报交流会组织的青海盐湖地质考察,在小柴旦盐湖开采出来的硼矿石中发现一种属湖滩岩型的硼质细砂岩。经取样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了菌藻成因的原生白云石。此发现为国际上热烈争论的白云石成因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和一种新的形成方式,这亦是继海南岛儋县更新世交代白云石的发现之后,在我国又一新发现的近代原生白云石沉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