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737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5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一次寒潮过程的多种相态降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从环流形势、动力机制、温湿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2月9-11日江苏一次雨、雪、冻雨、冰雹等不同相态的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和雪的大气层结有明显差异,冻雨发生时在对流层中低层有融化层,融化层内温度为1~2℃,近地面气温低于0℃;降雪发生时,整层大气温度都在0℃以下。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平流和暖平流是造成冬季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原因,冬季产生冰雹的"高架雷暴"位于近地面冷池之上,冰雹出现前对流层中上层有干空气侵入。WRF-V3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和冻雨出现时对流层低层都有雨滴存在,降雪时对流层低层的雨滴消失。  相似文献   
172.
1960年以来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的直接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降水的直接观测结果是云微物理参数化的重要依据。自1960年以来,处于东亚季风影响下的中国实施了大量对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观测和研究,旨在加深对云-降水微物理过程的认识,从而改进数值模式中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包括气溶胶、冰核、云滴、雨滴、冰晶、雪晶、冰雹等粒子浓度和谱分布,以及云滴、雨滴含水量等。中国已有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成果可归纳为:(1)通常云-降水微物理粒子浓度变化较大,但总体变化有一定的范围;(2)采用Γ函数拟合云滴谱更接近实际谱,但不同拟合谱参数差异较大;(3)可用指数函数和Γ函数来拟合层状云降水雨滴谱,Γ函数拟合积云和层积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精度更高;(4)中国冰核浓度较高,冰核浓度随温度的降低近似成指数变化;(5)冰晶谱、雪晶谱、冰雹谱通常采用指数函数来描述;(6)通常使用荣格(Junge)和Γ函数来分段描述气溶胶粒子谱拟合误差更小。由于云-降水过程及其反馈作用描述不准确是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最大因素,中国正在不断地推进云降水的微物理观测研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特征的认识,从而为模式中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和科学指导。基于数值预报模式中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发展的需要,总结了中国1960年以来云-降水微物理直接观测的研究成果,可为东亚地区云-降水微物理研究及其模式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此外,针对云微物理参化发展的需求,结合过去已有的大量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云-降水物理综合性观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174.
自主技术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是航空物探技术的一个新兴分支。文章首先阐述了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的国内外研发情况,然后介绍了基于国产彩虹3无人机的国内首套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查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的研究进展。基于国产彩虹3无人机平台,开展了专用飞机改装、超低空地形跟随飞控、远距离遥控遥测等关键技术攻关,集成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样机,成功开展了面积性应用试验,综合站样机功能、性能等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研发取得关键进展。  相似文献   
175.
周一刚上班,夏邑县何营国土资源所所长孙新良就碰到了一件棘手事。下乡巡查的何建锋跟他讲,何庄村60多岁的何老汉要在耕地里建房,扬言谁要是阻拦就要跟谁拼命。  相似文献   
176.
通过对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归纳总结出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建设新近面临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因素,即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建设、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均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7.
在深入研究Oasis Montaj平台特点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处理功能进行移植、优化,并开发了新的功能,集成为航空物探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这里就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证明了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实用性强、运行效率高、稳定性强、易操作、容错性强等诸多优势,能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8.
本文对厦门花岗岩风化壳进行了系统地分带,共分为新鲜岩石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不均匀风化岩土带及残积土带。阐述了各带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了定量分带的探讨。本文用点荷载强度、弹性波速度及回弹锤试验结果进行了单指标和多指标的综合评判。根据大量现场和室内测试的研究资料,作者详细论述了各风化带的组构、物量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风化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_(s(50))与弹性波纵波速度V_p、弹性波纵波速度V_p与极限抗压强度R及点荷载强度指数I_(s(50))与极限抗压强度R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9.
利用2005年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运用RS、GIS、GPS等新的技术手段,分析、提取了石屏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果显示,石屏县新的土地控制面积为3 041.37km2,与2004年变更调查统相比较,现有辖区面积增加0.53km2。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面积达25.40 536×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53%。通过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更新调查,有效掌握石屏县土地利用状况和动态变化,查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供应,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0.
融合时间序列环境卫星数据与物候特征的水稻种植区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文杰  曾永年  张猛 《遥感学报》2018,22(3):381-391
获取高精度的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对于农业规划、配置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尺度的水稻面积获取依赖于高时空分辨率影像,但受卫星回访周期和气候影响,难以获取足够时间序列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从而影响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的精度。为此,提出适应于中国南方多雨云天气地区,基于国产环境卫星(HJ-1A/1B)与MODIS融合数据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的新方法。以洞庭湖区为实验区,利用STARFM模型融合环境卫星NDVI数据与MODIS13Q1数据,获取时间序列的环境卫星NDVI数据,利用水稻关键期的NDVI数据结合物候特征参数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区域水稻种植的面积,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的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达到91.71%与0.9024,分类结果明显优于仅采用多光谱影像或NDVI数据。该研究为中国南方多雨云天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