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在开发利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当中,可以看出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作用增强了。这可以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管理利率危险、兑率风险和商品价格,二是在保险中排除了商业责任管理风险。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65%大的非财政公司使用衍生商品来降低风险危险(Wharton School and Chase Manhattan Bank,1995)。同时,  相似文献   
852.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冬艳  沈华  刘景彦  尹微 《中国地质》2005,32(4):690-655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53.
图像配准是众多具体应用的共性核心技术,如图像融合、变化检测等。其在遥感、军事、医学、计算机视觉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具体分析了几种遥感中的配准方法,对图像配准在遥感领域中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图像配准在遥感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54.
三清山花岗岩体受北东、北西和北东东向三条断裂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山,地貌处于幼年晚期至壮年早期发育阶段。区内花岗岩峰峦、峰丛、峰墙、峰柱、石芽及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发育,并较好地反映了峰林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奇绝的景观,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855.
“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清山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中的怀玉古岛弧地体之上,已知有9亿多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山体面积229.5km^2、主峰海拔高程1816.9m,是在中生代区域构造隆起的背景上,又在三角形断块构造控制下进一步隆升的“隆上隆”山体,主要由“A”型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富钾、低钙特点。花岗岩体内为北北东、北西向两组垂直节理和帚状裂隙群所切割,这些垂直节理和裂隙的强度大、密度稀、延伸长、切割深,具张一剪性质,呈带展布,组成裂隙网络,又经冲刷剥蚀风化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是世界花岗岩地质、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生态完美结合的一个突出代表,并以奇特的景观形式展示了杰出的自然美。这些,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意义。①三清山北临赣东北新元古代古板块缝合带及中生代陆内深俯冲带,这是一个重要的中生代构造一岩浆带,形成了中一晚侏罗世一白垩纪造山期和转型期“I→S→A”型花岗岩序列,三清山“A”型钾长花岗岩为该花岗岩序列中的最新成员,是研究西太平洋地区中生代陆内俯冲型花岗岩的最好园地。②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类型多样、发育系统、保存完整,峰峦、峰墙、峰丛、石林、石柱、石锥、峡谷、崖壁以及丰富的造形石等微地貌标型齐全、特征典型,这种以锥状峰峦与密集峰柱组合型花岗岩峰林为特征的地貌景观——称“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她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完整记录与系统出露了三清山花岗岩形成演化相关的内外地质作用主要过程,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③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最发育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名山很多。根据花岗岩景观类型特色,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花岗岩景观的成因,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景观为三清山、黄山、华山、泰山、普陀山和克什克腾,她们既代表了中国主要花岗岩景观的类型、也代表了花岗岩地貌的成因类型,同时反映了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构成一个花岗岩景观的序列,分别称为:“三清山式-黄山式-华山式-泰山式-普陀山式”和“克什克腾式”。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是具有世界对比意义的花岗岩景观型式之一。  相似文献   
856.
大兴安岭北部早白垩世上库力组流纹岩具有富碱(w(K2O+Na2O)>6.10%)、高w(K2O)(3.25%~5.30%)、高K2O/Na2O(0.67~2.48)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明显亏损Ba、Sr、Nb、P、Ti,较高的Th质量分数和高的Rb/Ba、Rb/Sr和Zr/Ba表明,该流纹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构造环境,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形成后伸展作用的结果。现有资料表明,形成流纹岩的原生岩浆可能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7.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 ICP- MS 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 23%~74.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858.
马晴  周瑶琪  曹梦春  尹兴城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09-67120009
前寒武纪 (4.6 Ga~541 Ma) 占据约90%的地球发展历史。该时期大气成分、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全球气候和生命演化历程等均发生极大程度的改变,为现在的地球系统奠定了基础。地球轨道参数是描述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日地系统、地月系统及地球本身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全球范围内2650~550 Ma地层中成功识别出大量可靠的地球轨道参数。本文通过总结前寒武纪地球轨道参数,分析了地球外动力系统和地球深部动力系统对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并以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地球轨道参数对于地球表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9.
基于支撑全国地质灾害研究和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的目的,针对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了包括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一致性、规范性五个维度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下涵盖10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评价权重,并以中部某省地质灾害数据库为例完成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该省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总体情况较好。此次地质灾害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融科学性、实用性、探索性为一体,对于提高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质量,开展基于数据挖掘的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提升数据对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60.
数值模拟是地热能开采最重要的手段,然而受地层复杂性、隐蔽性、勘探经费等限制,地热模型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对资料价值的分析和讨论较少。详细阐述了利用iTOUGH2软件进行资料价值分析的流程,并结合五点抽注的地热模型设计了监测方案。选定"现有数据"和"预估数据",确定预测目标最大容差;然后分别对校正和预测两个阶段执行资料价值分析,得到各观测点的资料价值。结果表明:不同观测类型、不同观测位置的资料价值大小不同,同一资料在不同模型阶段的价值不同;预测温度的容差大于最大容差,可优先考虑在抽水井处增加温度监测。该方法可以为优化监测网提供科学依据,不仅适用于地热模型,也可服务于地下水流和污染物的运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