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677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要研究了渭南黄土剖面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风化成土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在剖面中随着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叠复,各组分含量由低-高或由高-低呈周期性变化。(2)碳酸盐含量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黄土元素分布特征极为重要的因素,古土壤中一些组分的含量增高,主要是碳酸盐被强烈淋滤造成的相对富集。(3)在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CaCO3、SiO2、FeO、MgO、K2O、Na  相似文献   
842.
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琚宜文  王桂梁 《地质论评》2002,48(1):96-105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受层间滑动作用容易发生流变。本文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详细分析了煤层流变所引起的煤层形变宏观、微观及构造煤特征,总结了煤层流变构造发育的规律。煤层流变引起煤层形态、煤厚及煤体结构的变化,并形成各种构造煤。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进行了应力、有限应变分析,探讨了煤层流变机制是以剪切为主,伴有挤压的后期构造作用。海孜煤矿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性,但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始终为NW-SE向,这与煤层发生流变形成总体NE-SW向增厚变薄带的展布方向是一致的。已采区的煤层流变有:韧性流变、脆性流变及韧脆性流变。煤层流变引起的厚度变化和煤体结构的破坏是造成煤矿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3.
萨拉乌苏动物群有关属种的修订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号文  李虹  谢骏义 《第四纪研究》2008,28(6):1106-1113
随着地层学和年代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萨拉乌苏河地区的地层划分愈加仔细;原含萨拉乌苏动物群的地层现在被划分为下部的萨拉乌苏组和上部的城川组。相应地,过去的萨拉乌苏动物群也被划分为萨拉乌苏动物群和城川动物群;而萨拉乌苏动物群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组合和上部组合,下部组合含王氏水牛和诺氏古菱齿象化石,与欧洲的末次间冰期对应;上部组合以野驴和披毛犀为主,与末次冰期第一阶段对应。但对萨拉乌苏河地区晚更新世动物群中有些属种的分类命名问题,一直未达成共识,有些甚至存在错误认识。关于萨拉乌苏动物群是否含有肿骨大角鹿的问题,争论持续了近20年。最新研究表明,在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两件有肿厚现象的大角鹿下颌骨,应当归入河套中国大角鹿(Sinomegaceros ordosianus),而非肿骨大角鹿。因为,下颌骨肿厚是大角鹿类所有种的共有特征。过去很多文献中提到萨拉乌苏动物群中有"蒙古鹿",经笔者核对,该名称最早被用于"大角鹿蒙古变种"(Cervus megacerosvar.mongoliae)和"蒙古马鹿"(Cervus mongoliae);但这两个名称后来均被弃置不用。关于萨拉乌苏动物群中的恰克图转角羚羊,后来曾有人将其转入许家窑扭角羚,经笔者研究,认为萨拉乌苏河地区的转角羚羊应保持原有名称,即恰克图转角羚羊。  相似文献   
844.
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遍趋。笔者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研究程度,加快研究(工作)周期和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研究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5.
岩溶风化壳形成演化及其循环意义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灰岩溶蚀速率快而难溶物含量很低的特点显示岩溶区厚层连续风化壳的形成需要消耗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有利于地貌向准平原化方向发展.由于岩溶作用对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在地下水以垂直作用方式为主的地区会出现“土壤丢失”现象,导致溶蚀残余物质或地表原有的风化壳转入近地表岩溶裂隙(为石漠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根本上制约了地表残余物质的长时间积累和连续风化壳的持续发展。所以,厚层连续的风化壳只能发育于地下水以水平作用方式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下,而这种条件从大的时间、空间尺度上只能出现在地貌发育晚期已经接近侵蚀基准的夷平面上,因此,厚层连续的岩溶风化壳具有明确的旋回意义。   相似文献   
846.
在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 ,纵向上存在两个流体动力系统 ,即下部高压流体动力系统和中上部正常 -低压流体动力系统 ,对下部高压流体动力系统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用来确定油气成藏期 ,而对中上部正常 -低压流体动力系统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不适于用来确定油气成藏期 ,这主要由包裹体捕获时的流体动力学环境和相态不同所致。高压流体动力学环境中形成的包裹体在捕获时更易呈均一相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有效用于成藏期的判定 ,而在正常 -低压系统中形成的包裹体在捕获时有呈非均一相的可能 ,在此情况下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就无法用于成藏期的确定 ,在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判定成藏期时 ,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做具体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47.
张大文  王友郡  柴广路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3-2022102013
兰坪盆地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是三江地区的重要成矿带和中国海相找钾的潜在地区之一。其中,云龙组发育厚层膏盐蒸发岩系,是盆地内的重要含盐层位。为了更好地理解兰坪盆地在特定时期的成盐成钾条件和钾盐成矿潜力,笔者等从地层年代、古气候环境以及碎屑岩和蒸发岩物源等方面对近些年来围绕云龙组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梳理,获得以下主要结论和认识:① 多种同位素定年结果基本限定云龙组地层年代为白垩纪,但目前缺乏直接的精细年代学研究;② 古纬度演化表明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长期处于副热带高压带内,云龙组沉积期间总体表现为炎热、高温特征,同时存在炎热干旱与温暖湿润交替的古气候环境;③ 云龙组蒸发岩物源以海水为主,而碎屑岩主要来自大陆上地壳再旋回造山带的长英质岩石,其碎屑锆石年龄谱可较好地与扬子、松潘—甘孜和南羌塘陆块以及盆地内部与周缘缝合带的岩浆岩对比;④ 兰坪盆地云龙组与蕴藏有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固体钾盐矿的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具有可对比的沉积序列、地层年代、古气候和物源演化特征,指示了良好的海相成钾前景。下一步,开展建立在云龙组精细地层年代基础上的“气候—构造—物源”耦合关系研究,是深刻认识兰坪盆地钾盐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8.
和田玉仔料主要分布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河床上,历史上这两条河流分别产出了高品质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在以往的研究中,白玉的矿物学、谱学、考古学研究较多,墨玉也有过相关研究,而青玉研究非常少。本次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MPA)对青玉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青玉样品含有少量的Cr和Ni元素(Cr2O3=0.00~0.06%,NiO=0.00~0.09%),与大理岩有关的软玉中Cr、Ni含量一致,而与蛇纹石有关的软玉(Cr2O3=0.07%~0.43%,NiO=0.08%~0.36%)相比明显不同。青玉中的副矿物有锆石、金红石、榍石、磷灰石,显示了岩浆来源的特征。根据岩相学研究,青玉中的主要矿物交代有Di→Dol,Tr→Di,Tr→Tr,Chl→Tr。次生矿床中青玉中透闪石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400℃范围内,将在不同温度的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δD=-39.4‰~-97.1‰,对应的δ18O=0.8‰~5.4‰,δ18OH2O=1.3‰~7.5‰(330℃),1.9‰~8.1‰(390℃),2.3‰~8.5‰(450℃)]与世界上其他类型的软玉矿床进行了对比,发现氢氧同位素特征与已有的大理岩型软玉一致,而与其他蛇纹石型软玉矿床差别较大。通过以上研究,认为这些青玉是通过岩浆岩与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形成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组成。  相似文献   
849.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50.
谯文浪  肖加飞  陈武  姚益祥 《贵州地质》2011,(4):304-309,294
通过对东天山伊吾县解放沟、四道白杨沟、马依当等区段出露岩体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其产出形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特征、侵入期次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等。本文将从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探讨该区侵入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