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中国察尔汗钾盐矿床是在开发柴达木盆地进程中由筑路工人提供线索,1956年,化工部派员初步确定,1957年“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考查队”进行初步评价得以证实的。首次发现的钾盐是一种人工盐坑中新生的含钾光卤石矿物 相似文献
13.
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的发现及其钾盐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薄片鉴定和XRD等分析,在江陵凹陷古新统发现光卤石矿物,单层厚度达23cm,经化学分析该层含光卤石石盐岩中光卤石含量为1.6%。光卤石在江陵凹陷古新统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是被包裹在石盐岩内,呈颗粒状分布,粒度大小0.1~0.5mm;另一种是充填硬石膏孔隙中,粒度大小0.1~0.2mm。经石盐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江陵凹陷古新统时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江陵凹陷古近纪时期属于裂谷型小盆地,构造期沉降较大,盆地封闭性良好,同时期火山活动频繁,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火山期后的温热泉水补给同样也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裂谷的某些部分与大洋沟通,接受海水补给。这样的构造条件、物质条件与古近纪时期的干旱气候相互耦合,出现光卤石沉积。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发现,说明在该时期江陵凹陷卤水已演化到析出钾盐阶段,具有重要找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盐湖分区及找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第四纪地质和一级地层区的划分原则可将中国第四纪盐湖分为:(1)西北部内陆盐湖区;(2)西部青藏高原盐湖区;(3)华北北部盐湖区。中国钾盐矿床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内陆盐湖区的柴达木盆地中,其它各区也有不少成钾盐湖远景地。 相似文献
15.
16.
从中国盐湖钾盐 5 0年回顾 ,充分阐述了中国盐湖资源多、大、富、全等特点 ,及科学家们取得的科技成果。针对中国盐湖钾盐综合利用和高值化开发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依照"层控构造"观点,地球演化过程中,上地壳顶部最先出现断裂,而后在重力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发展成上地壳正断层。其中水平力来自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化等因素,后来正断层继续演化成盆-山系。此过程使含"H-A-C-O-N-S"即幔汁的地幔流体进入地壳表层,形成油气和盐类。盆-山系的断隆山如果受到后来陨星逆向或顺向撞击所派生的经向或纬向惯性力强烈挤压,促使断隆山利用断陷盆地侧向应变空间进行仰冲,形成仰冲型冲叠造山带。此过程由于产生了负压作用,使盆-山系形成时已经隆升的地幔流体再次上涌,导致幔汁进一步聚集,从而形成更多油气和盐类。利用这一理论分析了松辽盆地油气和鄂尔多斯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库车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形成机制,并预测了罗布泊和塔里木的石油和盐类矿产,也解释了云南安宁盐矿下部伴生的油气显示,从而对油气的有机成因提出了挑战,认为无机成因是油气成因中更重要的原因,也提出了油气勘探的三位一体新概念:玄武岩-油气-盐类。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颗石藻的发现及其形态特征颗石藻(Coccolithaceae)是属于金藻门的漂浮钙藻类生物,形态多为圆、椭圆、卵圆、盘状、星状、盘星状、钩状、玫瑰花状及弯曲的小线状等。其化石产于侏罗纪以来的海相沉积岩内。单个颗石由方解石微晶(直径常在0.25—1微米)以错综复杂的构造构 相似文献
20.
医学史上,中国古代人类利用矿石类入药,应晚于植物类。最早记录医药矿物的专著为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至明万历年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记载了217种无机药物。其中大部分为与化工矿产相关的(岩石)矿物。王嘉荫教授1957年曾对《本草纲目》中的矿石类药物进行了系统的鉴别。为了使药用矿物的界定更加准确、规范,将相关中药名与矿物名加以对照,将常用中药矿石类药物特征及化工矿产医药用途分别进行系统归纳,对中医药与矿物相结合的研究及进一步开拓化工矿产资源利用途径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