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是一套主体为与俯冲板块有关的岛弧型岩浆杂岩 ,其形成时代从 72 6~ 86 4Ma ,时间跨度在 10 0Ma以上。证明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无关。上述结果与最近在Madagascar东北缘、Seychelles岛及印度的Malani的一条类似的变质岩浆杂岩带的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完全吻合 ,这个构造带被解释为一条沿Mozambique洋东缘的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 岩浆岛弧带。据此我们推测在Rodinia古大陆中 ,华南地块位于印度板块东北缘 ,其南东则可能与澳大利亚相接。  相似文献   
22.
1 评论在阅读了《地球科学》2 0 0 1年第 6期中金振民等[1 ] 的关于榴辉岩高温高压下流变实验的文章后 ,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向作者请教 .( 1 )实验样品是否达到了晶体塑性变形的稳态蠕变状态 .确定流变强度的重要标准是实验样品是否达到了稳态蠕变状态 .虽然 ,从应力 /应变曲线看 ,多数样品似乎达到了平坦的曲线 ,但从该文中所附的显微照片 (原文图 2 )看不出反映稳态流变的构造特征 .变形前后的显著变化有 :①粒度明显增大 ,绿辉石和石榴石的粒度达 1 0 0~ 1 5 0 μm ,为原样品的2~ 3倍 .(中、英文版的同一GB1 92照片所注的比例尺相…  相似文献   
23.
24.
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被称为中国的“地质百慕大三角”,其中一系列呈条带状展布的穹窿状中、深变质地质体的性质和成因长期存在争论和分歧。四川地质矿产局(1991)通过对沉积建造和岩相特征研究,认为这一条带可能代表了一个长期隆起构造单元;许志琴等(1992)则认为是印支期以来逆冲推覆作用在断坡上形成的叠置岩片。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些变质穹窿体具有以下主要构造特征:①在空间上呈穹窿状或长垣状大型背斜外貌,常具一翼比另一翼陡的不对称性,地貌上均构成区内高山。②核部由代表扬子地台基底的中、…  相似文献   
25.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结构及对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体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堆垛层、褶叠层及板岩带等三个构造地层系统,其间为构造滑脱面所分割,在该类变质核杂岩体中发育有一个中间流变层。本文建立了堆垛层的新概念,认为它是造山带中深部地壳常见的基本构造型式。同时,阐述了该变质核杂岩体中铜矿的构造空间配置及构造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建立了该杂岩体内铜矿的成穹-成矿模式,认为川西雅碧江流域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6.
山西恒山变质岩中斜长角闪岩经历了复杂的变质变形过程,为角闪石塑性变形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变形角闪石样品的显微构造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变形条件估算确定恒山地区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变形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1)变质反应(~775℃,0.585GPa),原岩辉长岩中辉石退变为角闪石,形成近等粒状角闪石冠状体;(2)局部韧性剪切变形过程(650~679℃,0.770~0.914GPa),近等粒状新生角闪石和亚颗粒旋转斜长石发生递进变形,形成角闪石集合体残斑结构和强定向排列等变形组构,应变量>1000%.进一步的EBSD组构和TEM亚微构造分析,发现递进变形过程中等粒状角闪石和斜长石颗粒内部位错等亚微构造发育微弱,在组构极密投影图上仅在强变形部位出现{100}<001>滑移系的优选,新生等粒状角闪石集合体由残斑结构变形为强定向排列组构的过程中发生了超塑性流动,其变形机制以颗粒边界滑移为主.  相似文献   
27.
利用方解石构造岩的组构型式来分析其所受的主应力轴的方法,很早就已被人们所注意。对于方解石的变形行为,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岩石变形.近年来,x光岩组分析技术的应用,更使得对细粒的方解石构造岩的组构型式的分析有了可能。然而,如何应用实验资料来解释自然变形的方解石构造岩,仍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和存在着许多疑问。作者在研究瑞士西部赫尔文特推复体根带的方解石构造岩的过程中,认识到利用测量方解石的e双晶来确定引起其变形的主应力轴的方向的方法,仍是一个可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用来测定剪切带或断层附近的局部的后期的构造应力场的方位,以确定其剪切运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
利用岩石中的某些标志(如鲕、砾石等)分析自然变形岩石中的有限应变,对了解变形岩石构造的几何特性、形成方式及其应变历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一些学者已开始利用变形化石作为应变标志研究地质构造(特别是劈理)的成因.此后,不少学者利用岩石中的应变标志对变形岩石中的构造以及区域的应变历史进行了研究.其中尤以克鲁斯(E.Cloos,1947)利用鲕石的变形研究美国马里兰州南山的岩石变形,是一次系统的尝试.在《岩石的褶皱和断裂》("Folding and fracturing of rocks",1967)一书中,兰姆  相似文献   
29.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露于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南北两侧的官地杂岩,主要由正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组成,局部具混合岩化特征。对官地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出露原因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官地杂岩形成时代为太古宙,出露于中生代早期的区域伸展体制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官地杂岩是中新元古界或古生界泥质变质岩,在房山岩体侵位过程中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官地杂岩是一套正片麻岩,其中的锆石核部为岩浆成因,而外部普遍发育较窄的浅色边。SHRIMP II锆石铀铅年龄测定获得锆石的一致曲线与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值为(2 521 ±20) Ma,代表了新太古代的岩浆结晶年龄,从而证明官地杂岩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构造分析表明,官地杂岩与上覆中元古代蓟县系至早古生代地层间为剥离断层接触关系,并为房山岩体侵位和改造,证明是一个形成于房山岩体侵位前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但房山岩体的侵位并未对锆石的岩浆年龄和变质年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
北京西山南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相和古地热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鸿林  朱宁 《现代地质》1998,12(3):302-310
摘 要  北京西山房山变质核杂岩的盖层下部‚在一套由元古界及早古生界岩层组成的韧性 流变中间层中发育一套反映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剪切造成的固态流变构造‚其形成于中生代早 期。区域构造变形相分析表明这套固态流变构造在空间上分布具不均一性‚从变质核杂岩中 心向外约25km‚从固态流变变形相过渡为脆裂剪切变形相。对其变形强度、变形时的温度 和围压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构造变形对温度具有敏感性‚固态流变构造基本上发育在300℃ 以上的古地温异常区。结合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特点‚可以认为幔源热活动是本区古地热异 常的主因‚是陆内造山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