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65篇 |
地质学 | 260篇 |
海洋学 | 2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5篇 |
自然地理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北秦岭太白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侵位时代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秦岭太白岩体位于商丹柳构造带北侧,为不同时代表成的复式深成岩体。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将该岩体共划分7个岩石谱系单位,厘定为2个超单元,即北部的五里峡超单元和南部的红岸河单元,依据同位素测年结果和超单元间相互关系,确定五里峡超单元主体侵位时代为志留纪,红崖河超单元侵位时代为三叠纪,从岩体周边到中心,从北到南,侵位时代从早到晚,显示半环带状侧向推挤移侵位形式,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五里峡超单元形成于活动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岩浆源于中上地壳,红岩河超单元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岩浆源于中下地壳。 相似文献
422.
本文通过对西昆仑西段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岩石成因,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构造-岩浆演化特征和碰撞造山过程。将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分为7个阶段:(1)388~324 Ma(特提斯Ⅰ、Ⅱ支洋向北俯冲消减阶段),具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TTG岩石组合,形成于陆缘弧环境;(2)339~291 Ma(奥依塔格弧后盆地演化阶段),由于南部特提斯Ⅰ支洋持续往北俯冲,导致西昆仑北缘发生弧后扩展而形成弧后盆地,形成拉斑质具强烈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大洋花岗岩;(3)258~241 Ma(特提斯Ⅰ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岩石中发育石榴子石和白云母,普遍具片麻状构造,属于S型花岗岩,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4)234~210 Ma(特提斯Ⅰ后碰撞伸展阶段):岩体规模较大,为I型→A型花岗岩,伴随着地幔岩浆底侵和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5)198~150 Ma(特提斯Ⅱ支洋向南俯冲消减阶段):类似TTG的岩石组合,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6)148~118 Ma(特提斯Ⅱ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弱片麻状二云二长花岗岩,属C型埃达克岩,为陆-陆碰撞过程中陆壳加厚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7)111~75 Ma(特提斯Ⅱ后碰撞伸展阶段):发育规模较大,钾玄质系列,是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各阶段花岗质岩浆活动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初步提出了西昆仑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423.
一、2002年纪检监察工作回顾 2002年,我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深入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省纪委二次全会和国土资源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整治企业经营环境的决定》,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2002年,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按照廉洁自律的五项要求,进行自我约束,为群众做了表率。一是严格领导干部不准收受现金… 相似文献
424.
425.
1979年6月东亚和南亚上空的水汽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9年随着印度季风的建立,亚洲季风区上空的水汽输送场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条强水汽输送带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南部、孟加拉湾和南海,然后向北进入华南和日本。由于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Q_2)的强烈辐合而形成明显的降水。6月16~20日.孟加拉湾和南海Q_2辐合突然加强。同时,在上述两地区和菲律宾,向外长波辐射(OLR)急剧下降,对流指数(I_c)迅速上升。这些变化表明,季风在印度、孟加拉湾、南海和菲律宾几乎是同时建立的。在东亚,6月5日左右,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的强水汽输送带在日本南部建立。同时.Q_2辐合加强,OLR下降,I_c上升。这些变化表明,日本雨李早在印度季风建立以前约两个星期就开始了。季风前后两个时期Q_2的较差也指出有两条水汽通道。一条与南亚季风相联系;另一条则与东亚季风相联系。对Q_2、OLR和I_c的分析表明,1979年东亚与南亚季风是相对独立的系统。 相似文献
426.
以1959-2009年陕西省各气象站逐旬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线性趋势分析以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陕西省51 a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揭示了陕西省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确定了主要周期。结果表明:(1)陕西省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从北部向南部递增,呈南多北少特征,大致上为纬向分布。陕北、关中、陕南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依次为279 mm、563 mm、840 mm。三大区域年均降水变化相对较为平稳,近51 a来,研究区内年均降水总体呈北部和南部略微下降,中部微弱上升的变化格局,线性倾向率分别为-5.110 mm/10 a、-3.758 mm/10 a、1.908 mm/10 a;(2)陕西省年均降水量有3~7 a,10~17 a,17~30 a周期,以中时间尺度10~17 a的少-多交替最为明显。在微观尺度上,陕北、关中、陕南地区的周期均表现得零乱且不显著。中观尺度,关中和陕南的降水周期比较显著,为10~17 a,陕北的降水周期表现得不十分规律。宏观尺度,陕北的降水周期为23~30 a,关中和陕南较为相似,为18~25 a;(3)Mann-Kendall检验发现1993年是陕西省年均降水量增加的一个显著突变点,2009年以后陕西省将处于多雨期。 相似文献
427.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粒度特征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沙尘暴源区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地表沉积物以中沙和细沙为主,平均粒径为2.84 φ。沙漠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和不同空间存在明显的分异规律,表明该沙漠的地表沉积物粒度分布是由物源、地形和搬运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乌兰布和沙漠内部最可能成为沙尘暴尘源的有沙漠中部的盐碱地、东北部的耕地和广泛存在于沙漠中的沙丘。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覆被类型因地制宜地选取先锋植物种群改善区域地表覆盖状况和地表沉积物粒度组分,是该区域尘源治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28.
以GPS观测资料和地震学研究成果为约束,针对不同流变参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数值模拟了岩石粘度与中国大陆板块边界作用强度的关系,探讨了陆-陆碰撞对中国大陆分层岩石圈运动的驱动机制.给出了陆-陆碰撞驱动力、附加地形与山根浮力及热浮力对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驱动特点.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驱动的边界作用强度之比约是4:1.25:1,所引起的水平主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坚硬岩石层;而附加地形等垂直方向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产生的最大主压应力则主要集中在软弱岩石层.这种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在高原南部地区阻碍陆-陆碰撞向北的推挤运动,在高原东北部增加对其它块体的推挤作用。 相似文献
429.
430.
一、扎实工作,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省厅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责任目标考评,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与考核。张启生厅长与各市局、厅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暨政风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