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490篇
地质学   1104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2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震源距23 km范围内观测的2000年姚安MS65地震余震记录,计算了震源及近邻区域的尾波规一直达S波在频率15~20 Hz之间的傅里叶谱振幅.结果显示谱振幅随震源距增大而增大, 在对谱振幅进行了震源辐射方向性校正之后, 才出现谱振幅随震源距衰减的现象.由此获得了震源及近邻区域S波的Q(f)值,可表示为QS(f)=89f098其值比由尾波得出的姚安地区的平均QC(f)值低得多,表明了震源破裂带的强烈非均匀性对QS(f)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2.
浑江断裂带及水系的分形特征和构造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分开有几何学方法对浑江断裂带及水系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浑江断裂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而且次级NNE向断层比NE和NW向断层活动性更强,结合地震活动属于 质地貌,构造应力场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53.
针对海岛礁测量实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精密单点定位的解算与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删除观测条件较差时段、缩短观测时间、快速星历替代事后精密星历、快速星历解算并缩短观测时间等几种精密单点定位解算的优化方法,并综合上述优化解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两种具体的优化解算方案,实验表明所提方案能够进一步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满足海岛礁测量实际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954.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j7.3级地震,触发了日本气象厅地震预警系统,系统在首台触发后5.6s发出震级为Mj6.3级的预警第1报,首台触发后10s对公众发布警报、预警震级为Mj6.4级。基于多类型特征参数输入的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震级估算模型(SVM-M),利用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Mj7.3级地震获取的日本K-net强震动观测数据,分析SVM-M模型在该次地震中首台触发初期(首台触发后1~10s)的震级估算效能。结果表明:SVM-M震级估算模型,在首台触发后1s即可给出Mj6.3级的震级估算结果,与日本气象厅在首台触发后5.6s发布的预警第1报震级相同;随着时间窗的增加,首台触发后5s和10s,SVM-M模型的震级估算结果分别是Mj6.7级和Mj6.6级,均大于日本气象厅首台触发后10s对公众发布警报的预警震级。该次地震的离线模拟结果表明:SVM-M模型可在地震发生初期有效提高地震预警震级确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55.
基于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Mj7.3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离线模拟了阈值预警方法在此次地震中快速估计潜在破坏区的表现。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台站P波触发后3s就快速对台站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地震破坏性判断,同时估计的潜在破坏区域也基本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ShakeMap震后实测VII度以上区域吻合,展示了该方法在此次地震中运用的可行性;然而该方法没有对处在震后实测VII度以上区域内的宫城县南部沿海以及福岛县小部分东北区域给出准确的潜在破坏区判断,这一估计偏差为该方法的适应性研究以及下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6.
断层活动协调比计算方法的改进及震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断层活动协调比的概念,讨论了起算点对协调比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移动窗计算断层活动协调比的方法以及离散度评定指标.震例分析结果表明,丽江7.0级地震前丽江场地断层活动协调比数值变化范围较大,分布较离散;震后数值相对稳定,离散度较低.反映了在孕震阶段断层的应变积累以及由其引起的3分量运动相互协调性较差;震后断层处于自由活动状态,积累的应变能得到释放,3分量运动相互协调一致.目前丽江场地断层活动协调比数值离散度处于低值,断层应变积累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57.
利用新源单台记录到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以及震前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分析地震前后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前后Q值有明显变化,而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值趋于平缓.通过对Q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58.
本文从数学和物理模型的基础推导出了核磁测井仪器天线的数据关系式,同时分析了各参数影响,并利用地层流体含氢的特性与实验室纯水中刻度的比值进行孔隙度的校正,用该方法对几种核磁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常规测井处理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符合的很好,证明了该方法有很好的效果,可提升核磁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59.
泥质烃源岩中〈2μm黏粒级组分的有机质与比表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东营凹陷13块烃源岩岩芯,提取〈2μm黏粒级组分,对氯仿抽提前后样品分别进行热解分析和N2吸附法比表面积测试,探讨了黏粒级组分有机质与比表面积(SBET)的关系.结果显示:(1)黏粒级组分中不同赋存态有机质共存,不同演化阶段对生烃贡献有差异,并影响了黏粒级组分SBET的测定;(2)黏粒级组分有机质与比表面积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TOC含量与SBET呈非线性负相关;(3)黏粒级组分的孔隙是可溶有机质的主要赋存空间,氯仿沥青"A"含量与SBET呈负相关;(4)游离态烃类(S1)主要赋存空间为黏粒级组分的孔隙或表面,热解烃(S2)则以与黏土矿物相结合形式存在.泥质烃源岩〈2μm黏粒级组分中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研究及与比表面关系的探讨,对有机质生烃、烃类聚集和运移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秦岭成矿带Pb、Zn化探异常与铅锌矿 常无对应关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成矿带中Pb、Zn化探异常区常无铅锌矿,而铅锌矿区又常无Pb、Zn异常,这种Pb、Zn异常与铅锌矿的不对应关系,通常导致大量的Pb、Zn异常无找矿指示意义,甚至给找矿评价、勘查部署选区工作带来了某些误导。本次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中Pb、Zn元素主要在较粗粒级(-10~+60目)组分和细粒(小于140目)组分两端粒级中富集,而在中等粒度(80~120目)中贫化。以往所采用的统一粒度(-60目)样品分析所圈定的Pb、Zn异常,主要是细粒级吸附态的Pb、Zn在远离铅锌矿源区富集的反映,强化了远离矿源“次生富集”的信息。据此建议,在秦岭地区开展的面积性化探工作中,首先通过典型矿区粒级试验,建立区内不同背景区成矿元素的合理粒级范围,使所选用的粒度组合(粗、中、细粒)对在不同粒级中富集的元素更具代表性,改变秦岭Pb、Zn等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的被动局面,确保化探工作能更好地指导地质找矿和勘查部署选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