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通过可控音频电磁法(简称CSAMT),应用于纳溪至川黔界高速公路的叙永关隧道构造,岩性的勘察,并与钻探及地质调绘的资料对比证明,可控音频电磁法(CSAMT)可以在宏观上查明深埋隧道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断层、岩溶) 及其赋水性,为钻孔布置及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在深埋隧道勘查中,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2.
绿辉石Fe2+的调整及对榴辉岩温压计算和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榴辉岩中绿辉石的Fe2 校正是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榴辉岩p-t条件的精确评价。本文通过对南大别太湖地区和桐城地区榴辉岩中绿辉石的四种Fe2 的校正比较,依据计算的峰期变质p-t条件和岩相学研究的限定,探讨了绿辉石Fe2 的校正对温度压力计算的影响,认为电价平衡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校正绿辉石Fe2 的方法,并建议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配合使用端元组分调Fe2 法和Fe2 /Fe3 =1∶1方法。同时,根据电价平衡方法计算p-t条件,判定桐城地区榴辉岩为低温高压榴辉岩,推测其原岩为洋壳物质。  相似文献   
903.
种植条件下降雨灌溉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清水河平原头营和黑城试验场降雨(灌溉)入渗过程土壤水分运移观测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笔者应用能量观点描述了包气带水分运移的分带性、降雨(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分条件和地下水入渗补给过程的基本特征。应用蒸散量模型、土壤水分通量模型,计算了作物生长期的蒸发蒸腾量、土壤贮水量的变化量、400cm深度处的土壤水分渗漏量及渗漏系数。从多年的角度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渗漏量、渗漏系数与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和补给系数的关系。它对分析降雨(灌溉)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和定量分析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入渗补给系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04.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地勘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煤勘单位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做大做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大煤勘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5.
利用2000年3月6日的TM数据以及1981年4月21日的MSS数据对静海县0~30m以内地层的古河道分布进行了解译,通过研究,发现古河道埋深在8.0m以下,属浅埋古河道类型,流向由南向北,走向N、NNE,平面上可划为三条河道带,总体上呈现出平原区辫状水系特征。按地层埋深推断古河道的形成发育时间,浅埋古河道带可划为二期,大致以26m为界,以下为第一期古河道,分布在②带,属南运河和黑龙港河上更新-全新世早期的废弃的古河道。埋深8.0~26.0m的古河道为第二期古河道,为早全新世古河道。静海县第一海相层开始沉积,充填和掩盖了所有古河道。早全新世低潮坪时期,冷期时也有河流摆动。  相似文献   
906.
一次“梅中返春”稳定性持续暴雨过程的预报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琛莉  李海军  宋刘明  何斌 《气象》2018,44(1):132-141
使用NCEP-FNL资料对杭州湾一次稳定性持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冷暖气流在浙江不断交绥形成持续降雨,低层冷空气和东南暖湿气流的不断增强,使大气斜压扰动发展,锋区降雨增强,暴雨发生。此次过程,由于数值模式预报出现偏差而导致杭州湾24h大雨、暴雨预报出现较大失误。检验结果,GFS模式36h预报时效内对冷暖系统预报较好,但对低层锋区的风场预报有偏差,从而对中低层辐合、水平锋生和水汽输送产生影响,大雨、暴雨落区出现偏差。另外,模式对杭州湾南岸冷空气影响预报偏弱也是暴雨漏报的一个重要因素。稳定性降雨预报中,预报员需重视模式在预报临近时刻的调整,根据实况监测和雨带的移动、演变对冷暖气流影响作甄别,从而及时调整降雨落区和影响时间,对预报做出有益修正。  相似文献   
907.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安徽省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不同模式在安徽省模拟能力的评估可知,气温以多模式集合模拟效果优于单个模式,MIROC-ESM-CHEM对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安徽省将持续变暖,北部变暖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趋势更显著;全省降水量将增加,南部增加多于北部。随着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增加;与基准年相比,21世纪近期增加不明显,中后期显著增加,空间上南部增加总体高于北部。从气候变化响应来看,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显著相关,并且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08.
李侃  余锦华  王元  宋金杰  庄园 《气象科学》2018,38(3):302-309
利用1980—201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江淮地区4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地区1980—2010年梅雨期(6月16日—7月15日)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型及其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淮梅雨降水的第一分布型为"南正(负)北负(正)",该型受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位置的影响,急流位置偏南(北),则雨带位于江淮南(北)部地区;第二分布型为"中间负(正),两边正(负)",该型受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强度的影响,急流强度异常偏弱(强),则雨带位于江淮地区西北、东南部(中部)。合成分析表明,高空急流位置异常偏南时,500 h Pa副高偏弱、偏南,850 h Pa江淮南部地区为水汽、风场辐合区,高低空配置有利于降水呈"南正北负"的分布型。高空急流强度异常偏弱时,从我国江淮中东部地区至日本南部,500 h Pa上无明显垂直运动,850 h Pa上有水汽和风场的辐散区,高低空配置有利于降水呈"中间负,两边正"的分布型。  相似文献   
909.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尤为重要。由于对极地极端恶劣环境的监测能力不足,缺乏长期连续监测数据,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变得异常困难。针对目前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均缺乏的情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四个极地海洋环境决定因子,分析了海冰覆盖范围与月份之间高度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地海洋环境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该模型的方法。基于第30、31、32次南极科考获取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对应时间内的海冰覆盖范围数据对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验证方法具有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能判定某个时间段内极地海洋环境相对于基准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10.
针对矿井水来源的判断是防治水的关键,有简单水质对比、同位素分析、示剂跟踪法等,本文采用了水质对比分析,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水质分析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界河水与矿坑水、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水与矿坑水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判定界河水、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水渗入矿坑的可能性;矿坑水和界河水质进行分析,得出1号出水点与9号出水点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