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886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用线性规划法求解瞬变电磁场反射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水平层状介质中的反射系数的物理意义 ,推出时间域含有以反射系数序列为未知项的欠定方程组 ,提出用线性规划法求解瞬变电磁场反射系数序列 ,并给出求解思路和程序框图。对两个理论模型进行了处理 ,计算出了其反射系数。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算法可靠 ,程序可行。这一方法可用于瞬变电磁成像数值计算中。  相似文献   
222.
早白垩世崂山花岗岩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部,是中国东部典型的A型花岗岩之一。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且其成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相关研究也比较缺乏。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角闪石、黑云母的成分估算了成岩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条件,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分析,探讨岩石的源区和成因。结果显示,崂山花岗岩的岩浆形成于高温(>850℃)和高氧逸度条件。岩浆在地壳浅部压力较低的条件下结晶,岩浆固结温度在700℃左右,随后经历了快速降温的过程。岩石地球化学方面,崂山花岗岩富Si O2、富碱,贫Ca、Mg;高场强元素Th、Zr、Nb、Y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含量高,而Ba、Sr含量低;稀土元素含量高,且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呈右倾“海鸥型”分配特征。同位素方面,所有样品均显示出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6447~0.707876,εNd(117Ma)值为-14.8~-17.4,全岩Nd两阶段...  相似文献   
223.
基于1954—2015年叶尔羌流域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距平、趋势分析、Hill估计方法揭示了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气候指标,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极端气候与极端水文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流域年平均气温、降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为1998年,年平均降水不存在突变。(2)流域径流量、极端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径流量变化显著,极端径流的阈值为148.3 mm,64年间共计发生18次极端径流事件。(3)流域极端降水对径流以及极端径流的变化影响较大,极端气温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224.
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通过建立区域地质环境背景、资源损毁和地质灾害3要素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赋予权重, 利用GIS图层叠加分析, 对许昌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价. 分区结果与现状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验证了此方法的实用性, 为规划与治理该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5.
黄河流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煤炭经济可采量和产能聚集地。了解和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变化不仅是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更是开展黄河流域煤炭矿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相较于传统地面水资源监测手段受限于监测点分布和数目的影响,GRACE重力卫星为中长尺度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开展2002年4月到2017年6月黄河流域水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利用纬圈长度加权平均,计算黄河上中下游水储量变化均值,发现黄河不同流段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反映出2003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受到洪水等因素影响。进一步通过箱形图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储量的月平均变化规律,反映出该流域“冬干春旱,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与水储量变化的密切关系。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分析整个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趋势、年周期及半年周期等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存在随经度由西向东递减趋势越来越明显的现象,其中黄河上游源头附近区域的水储量变化呈微弱的增长趋势;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幅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这与高山融雪、降水量的季节性差别及区域气候环境密切相关。了解和掌握上述黄河流域水储量时空变化,可为流域矿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26.
伊拉克A油田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高渗透储层具有分布普遍、类型复杂、成因多样等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生屑砂屑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及泥晶生屑灰岩;生物扰动加剧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导致高渗透储层在全油田广泛分布。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的观察和测量,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管压力的测定,综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发现高渗层的形成受层序演化、次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环境、硬底形成、生物扰动及(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等复杂多因素共同控制。高渗透储层形成模式表现为Khasib组沉积时期为晚高位域期,在Kh2-1-2L段上部沉积过程中,发生首次次级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沉积间断。沉积间断期间硬底和区域规模性的生物扰动同时发育,在Kh2-1-2L段硬底尚未被胶结的相对疏松的基质中掘穴,形成厚几十厘米、迂曲状互相贯通的生物扰动通道。沉积间断结束后,在晚期高位域层序背景下,次级相对海平面上升,松散生屑砂屑充填扰动通道。由于沉积物堆积速率较快,限制了胶结作用的发生,使扰动通道内充填物能够发育连通性好的粒间孔,而后次级相对海平面再次下降,发生(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由于扰动部位连通性好,成为溶蚀流体优势通道,导致沿扰动部位发育溶孔及扩溶缝,形成了“粒间孔+溶孔+溶缝”高渗透网络。A油田高渗透储层物性表现出发育强烈生物扰动的部位具有明显高渗特征,其孔喉较粗,排驱压力低,孔喉配位数高、连通性好。高渗层全区稳定发育,由西至东厚度逐渐增大,高渗层的分布对油田单井产量、含水上升和油田采出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27.
洋-陆过渡带是理解大陆岩石圈破裂和海底初始扩张的关键位置,但是在南海北部地区仍然存在关于相关地质过程的诸多疑问.通过近年开展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航次以及深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取得以下4个方面的认识.(1)南海北部的洋-陆边界一般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的正-负值过渡位置对应,而更加准确地限定需要结合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稳定大洋岩石圈生成与大陆岩石圈最终破裂之间的洋-陆过渡边界的位置比以往认为的还应往深海盆方向移动.(2)洋-陆过渡带代表了远端带构造作用减弱和岩浆作用逐渐增强的区域.陆坡地壳发育扩张后岩浆底侵、洋-陆过渡带发育同破裂期岩浆喷出结构和侵入反射体.(3)在中生代的古俯冲带弧前区域,新生代的断裂沿着早期的构造开始活动,岩石圈多处发生强烈的共轭韧性剪切作用.随着大陆岩石圈的进一步拉伸减薄,部分靠陆一侧的裂谷中心停止张裂,成为夭折裂谷,以台西南盆地南部凹陷、白云凹陷、西沙海槽为代表,而南海陆缘异常伸展和最终破裂的地方集中在南侧裂谷中心.夭折裂谷下亦发现地幔蛇纹石化,进一步反映了较弱的同破裂岩浆活动.(4)南海初始洋壳的增生沿着大陆边缘走向具有显著的变化,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带下伏地幔明显抬升和部分蛇纹石化,地震纵、横波速度以及折射波衰减特征都支持此观点,反映南海东北部是一个贫岩浆型大陆边缘.未来,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有望成为南海“莫霍钻”的理想备选钻探区.   相似文献   
228.
229.
前人曾经报道过湖北宜昌庙坡组的鹦鹉螺化石,但鹦鹉螺动物群的详细面貌特征仍鲜为人知。湖北远安真金剖面庙坡组产丰富的笔石、少量的腕足类、三叶虫、鹦鹉螺化石等,时代为中奥陶世末期至晚奥陶世桑比早期,在该组中新发现许多保存较完好的鹦鹉螺化石,多以立体黄铁矿化形式保存,少量以炭质薄膜的方式保存。经鉴定有4属5种,包括Lituites ningkiangense Lai,Lituites sp.,Ancistroceras sp.,Michelinoceras sp.和Cyclolituites sp.,其中以Lituites居多,可与国内外同期地层所产出的Lituites进行对比。在晚奥陶世全球古地理复原图的基础上重建Lituites的地理分布,显示该属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热带海洋,并局限于冈瓦纳大陆东北边缘块体和瑞克洋东西两侧。  相似文献   
230.
载炭泡塑吸附法对金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只能用于抽滤吸附不能振荡吸附,分析手续繁杂。本文以载炭泡塑振荡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矿石的金量。样品在650℃高温灼烧2 h,用50%王水和10%氯化铁加热溶解,溶液冷却后加入5%高锰酸钾氧化,用中密度规格的载炭泡塑两次振荡吸附溶液中的金,然后于580℃高温灼烧后以50%王水溶解灰分,直接用ICP-OES测定金量。方法检出限(3σ)为0.002μg/g,精密度(RSD,n=11)小于3.7%。本方法对金的吸附率大于99.9%,测定范围为0.01~90μg/g,对不同类型金矿石的适应性强,解决了以往泡塑吸附法吸附率较低、标准系列与样品需同时预处理的问题,对低含量和高含量样品均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