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日食对地磁日变化的影响1.引言日食对地磁日变化的影响,是地磁学中令人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二十世纪初,鲍尔(Bauer)和诺德曼(Nordman)等人作了不少工作,但是,他们的观测结果都不能令人信服。查酱曼(Chapman)从理论上指出了日食对地磁场可能的影响,并强调了观测日食的重要性。五十年代以后,日食观测又重新活跃起来,埃格达尔(Egedal)等人研究了1954年6月30日的日食的地磁场效应,日本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活跃,卡托(Kato)先后观测了1955年6月20日、1958年10月12日和1962年2月5日的日全  相似文献   
52.
卫星磁测     
借助人造地球卫星,人们以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整个地球的大量的,准标的地磁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建立精确的地磁场模式,绘制世界地磁图,而且还可以绘制全球范围的地壳磁异常图,为研究地质构造和寻找矿藏,提供地磁方面的证据。利用卫星,可以测量地磁场的总温度(标量),也可以测量地磁场的各个分量(矢量),测量地磁场矢量的困难在于必须非常准确的知道仪器的定向或飞行姿态。苏联1958年发射  相似文献   
53.
一、前言电导率是表示地球内部物质成份与物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电导率的横向变化,可以提供与地质构造有关的信息,它对研究地球内部的温度及其分布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电导率的测定和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壳及上地幔的热性质。探测地球内部电导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经典四电极电阻率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法和地磁测深法。经典四电极电阻率测深法在研究大陆地质方面有特殊的意义;大地电磁测深法主要用于大陆上,近年来也用于海洋上;磁测深能够测定地壳上地幔电导率分布的横向不均匀性,也能估算导电体的深度和相应的电导率。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研究程度,取决于磁力仪的疏密程度。  相似文献   
54.
一、前言国际地磁和高空物理协会(IAGA)每年给出一个当代的国际地磁参考场(英文缩写为IGRF),并给出下一个五年期间的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式(即 SV 模式),它是予报性质的模式;与此同时,IAGA 还对过去年代的国际地磁参考场进行修正,给出确定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式(英文缩写为 DGRF),它只包括主要场模式(即 MF 模式)。1968年 IAGA 给出了 IGRF1965,这是第一代国际地磁参考场;1975年 IAGA 给出了 IGRF1975,这是第二代国际地磁参考场;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 IAGA 会议上,提出了第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  相似文献   
55.
利用第七代IGRF计算1995.0年中国及邻区地磁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第七代国际地磁参考场,利用IGRF1995计划并绘制1995.0年中国及邻区地磁图,考虑了地球扁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亚洲MAGSAT卫星磁异常冠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亚洲地区(15°S-60°N,55°E-160°E)MAGSAT卫星碰异常1°×1°网格值,使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亚洲地区卫星磁异常的冠谐模型.球冠极点位于22°N,108°E;球冠半角为50°.该模型的最大截断指数Kmax=20,共有441个系数.根据冠谐模型,绘制卫星平均高度(400km)以及其他高度(300km和500km)的理论卫星磁异常图(△X,△Y,△Z).卫星磁异常的冠谐模型能表示磁异常的三维结构,为探讨岩石层结构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7.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8.
冯彦  蒋勇  孙涵  安振昌  黄娅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4):1352-1365
利用149个地面实测数据以及12个子午工程测点数据,50个CHAMP卫星高度实测数据,并结合高空180 km处的50个IGRF12数据点,基于这三个高度的数据首次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三维曲面Spline(3D Spline)模型.在境外添加了39个测点以控制边界效应.通过CM4模型将所有测点的场源进行分离,统一通过主磁场值建模分析.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曲面Spline(2D Spline)以及Taylor(2D Taylor)、三维Taylor(3D Taylor)模型及IGRF12模型相比较,结果显示3D Spline模型的空间分布与其他模型整体趋势一致,但更为曲折,随着高度上升,3D Spline模型的要素Y的强度逐渐减弱.通过比较3D Spline、2D和3D Taylor模型对于不同高度6个缺测点的模拟值,残差和均方根偏差(RMSE),3D Spline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要素Y、Z和总强度F的RMSE值要比其他模型低50%以上.3D Spline模型在不同高度处的模拟效果主要取决于该高度附近的实测值数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59.
1900-2000年非偶极子磁场的全球变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第7代IGRF模型,计算并绘制了1900-2000年(时间间隔为5a)非偶极子磁场的全球分布,计算和分析了各个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东亚正磁异常、大洋洲负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和北美洲正磁异常是分布范围广、异常强度大的5个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是强度最大的磁异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亚正磁异常的强度位居第2位,90年代以后,非洲负磁异常的强度(绝对值)超过东亚正磁异常,成为第2大磁异常。磁异常强度增长最快的是非洲负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和大洋洲负磁异常。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和非洲负磁异常是磁异常中心位置变化最快的两个磁异常。  相似文献   
60.
东亚地区地磁场的理论分析与矩谐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亚地磁场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矩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北纬20-70,东径40-160)的地磁异常场,计算出地磁异常的矩谐模型.据此模型编绘了X.YZ三分量磁异常图.结果表明,在东亚的中心地区地磁异常的分布比较均匀,表现出区域特征.而在边界地区,特别是西南角和东南角一带,由于缺乏实测数据,边界效应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