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时序InSAR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方面应用广泛,传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存在时效性较差、动态更新滞后等问题。本文基于信息量-AHP模型与SBAS-InSAR时序技术,首先以覆盖研究区高分影像与2019—2021年SLC级Sentinel-1A C波段雷达数据提取研究区灾害点与变形点,然后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NDVI、降雨、距断层距离、距采空区距离、地表形变等8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估算研究区地灾危险性指数;选取GDP、POP、道路、林地、耕地以及工矿用地因子,选用AHP层次分析法赋权计算各个因子易损性指数,最后结合危险性指数、易损性指数构建区域地质灾害区风险评价体系并采取危险性、易损性、二维矩阵表方式对其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本次基于信息量-AHP模型与SBAS-InSAR技术构建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较为合理,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合理性。此外,评价结果在矿区生产建设、防灾减灾等有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选取锡林浩特地震台2020年测震系统连续观测数据,计算背景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功率谱概率密度及1—20 Hz频段RMS值,分析该台背景噪声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地震台三分向RMS值逐月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具体体现在:在0.01—0.1Hz频段,水平向背景噪声值明显高于垂直向数值,差值最高可达20dB;在0.1—1Hz频段,三分向背景噪声值在频点0.25Hz附近均有峰值出现,且峰值幅度呈一定季节性变化;在1—1.6 Hz频段,1—2月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人类活动大幅度减少,3—12月背景噪声值有峰值出现,应为距该台约2 km的锡林浩特市人类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33.
本文基于D-InSAR技术,通过SARscape 521雷达影像处理平台获取了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鬃岭-勺窝集中采煤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同时采用典型形变处最新采空区、采煤巷道数据和野外调查核实方式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1)本文采用D-InSAR技术成功识别了纳雍县鬃岭-勺窝采煤沉陷区3处地面沉降变形隐患,其影响面积分别为P1处约为006 km2,P2处约为014 km2,P3处约为007 km2;(2)典型沉降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表明沉降中心人类活动的强度在缓慢增加,其表现在2017—2021年期间耕地、林地、水体面积减少,居民区、工矿用地、灌木林地以及设施农用地面积增加;重要地类现状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典型地面沉降已对居民区房屋道路造成了损坏,对沉陷区生活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研究D-InSAR技术在岩溶山区集中采煤区地面沉降隐患识别与采矿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保障矿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开采矿区地表环境的整治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利用中国地震局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华北地区东部”(简称科学台阵3.2期)项目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26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1~20 Hz频段速度均方根值,研究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背景噪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段背景噪声时空分布差异性显著,噪声源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微震频段背景噪声主要来自海洋活动,其中高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没有时空分布差异;低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有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白天差异性相比夜间更突出,这主要因温度变化和观测井微变形引起;低频段,白天三分向噪声水平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噪声水平和动态范围大于垂直向,主要因白天环境温度变化和地倾斜影响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对温度和地倾斜比垂直向更敏感导致。  相似文献   
35.
选取2010—2019年赤峰市及邻区发生的884次地方震,针对该区域1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160个地震事件,基于残差统计方法,得到各台站单台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得出单台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进而修正研究区域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量规函数计算的标准差(0.284)小于由原量规函数计算的标准差(0.356),且所得震级偏差分布较由原量规函数所得结果更集中,说明应用修正量规函数测定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