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应用PDF方法,计算了内蒙古现运行48个测震台站0.01~20 Hz频带范围内的功率谱密度(PSD)和1~20 Hz频带范围内噪声均方根(RMS)值,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区域背景噪声水平。结果显示:平均噪声水平属于Ⅰ类的台站有45个,Ⅱ类有3个;台站背景噪声在1 Hz以上频段内,主要受公路和人为影响;在0.6~1 Hz频段内背景噪声水平差异较小;在低频段,水平向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大于垂直向,山洞台受影响小于地面台。  相似文献   
22.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出该地区较精确的震源深度。重新定位的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地区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主要分布在6~10km。  相似文献   
23.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地区8个固定台站及呼和浩特附近地区野外观测项目建设的31个流动台站,计算各台站地震监测能力,分析加密区监测能力变化,针对监测能力较弱区域,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新建台站选址的点位确定,提出未来合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24.
亭贡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是藏北地区最具资源潜力的铜金矿集区之一.通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了该区的遥感地质信息(岩石地层,线-环性构造,弱矿化蚀变),并结合已知铜、金矿(化)点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了铜、金矿的遥感找矿规律和有利部位,发现该地区的铜、金矿化多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断裂伴中酸性岩体侵入,在遥感影像上形...  相似文献   
25.
针对矿区长期煤矿开采引起的滑坡灾害频发问题,快速高效地模拟和评价矿致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采矿地区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应用信息量与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多源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等,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距断层距离、NDVI、距采空区距离6个滑坡影响因子来评价采煤矿区滑坡灾害易发性。结果表明:(1)信息量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综合预测准确率为96%,信息量模型滑坡预测准确率为95%,实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单一信息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预测精度皆符合检验要求;(2)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采用信息量+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能较为客观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地下采矿引起的滑坡灾害易发范围,评价结果可为类似地区高效快速划定滑坡灾害易发区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为了有效监测贵州西部地区因长期进行地下采矿引起的地面持续性沉降,本文以纳雍县中岭煤矿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对覆盖其范围的91期Sentinenl-1A升轨影像(2019—2021年间),利用SVD奇异值准则获取了观测时段内的地面沉降范围和深度,进行了时序分析,通过采煤工作面和野外调查等手段,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1)在观测时段内,在研究区共探查到3处典型持续沉降中心,其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年平均形变速率变化范围在31.92-48.56 mm·a-1,最大沉降速率达到-48.56 mm·a-1;(2)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形变特征符合采矿沉陷规律,且随着时间的累积,沉降变形从起初不明显到变化剧烈,再到逐渐趋于稳定过程,其范围特征呈东西向延伸,渐有合并趋势,并不断向南北向扩张。从验证情况分析,认为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的地面沉降信息可靠,准确率达85%以上,可为矿山安全开采、沉降灾害的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选取2022年5月和7月乌加河地震台测震和重力观测数据,应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PDF)方法,对比分析疫情防控政策背景下该台背景噪声变化,探究人类活动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结果发现:(1)测震数据记录:与2022年5月相比,7月噪声RMS值明显减小,分析认为,该月受乌加河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人类活动减弱,表明人类活动对测震观测数据具有显著影响;(2)重力观测数据:在2个观测时段,置于同一观测山洞的重力仪背景噪声记录几乎无差别,表明人类活动对重力观测数据的影响较小,重力仪基本不受台站背景噪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测震数据的准确、可靠。综合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对乌加河地震台背景噪声有一定影响,但重力仪由于其特性,观测数据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28.
针对近年由城镇化建设引起的乌加河地震台观测环境变化、台站记录受到干扰的问题,选取2016—2018年乌加河地震台JCZ-1T地震计的记录数据,采用傅里叶变换,对环境变化引起的噪声频谱进行分析,计算台基平均噪声水平及动态范围变化,并与2015年未受干扰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乌加河地震台地脉动噪声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地噪声功率谱密度增大,观测动态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29.
针对近年由城镇化建设引起的乌加河地震台观测环境变化、台站记录受到干扰的问题,选取2016—2018年乌加河地震台JCZ-1T地震计的记录数据,采用傅里叶变换,对环境变化引起的噪声频谱进行分析,计算台基平均噪声水平及动态范围变化,并与2015年未受干扰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乌加河地震台地脉动噪声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地噪声功率谱密度增大,观测动态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30.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地区8个固定台站及呼和浩特附近地区野外观测项目建设的31个流动台站,计算各台站地震监测能力,分析加密区监测能力变化,针对监测能力较弱区域,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新建台站选址的点位确定,提出未来合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