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胶莱盆地为一发育于华北陆块东部的白垩纪断陷盆地,该次工作主要对盆地底部莱阳群杨家庄组中沉凝灰岩层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沉凝灰岩岩石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的研究,认为胶莱盆地莱阳群杨家庄组中凝灰岩层形成时代为131.1±1.7Ma,限制了莱阳群杨家庄组的沉积时限,为胶莱盆地早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依据。沉凝灰岩中获得单颗碎屑锆石年龄为835±23Ma,指示苏鲁造山带为莱阳群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2.
针对传统沟蚀监测手段劳作强度大,且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代表性受切沟复杂地形制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植被稀疏地区沟蚀变化的地面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监测方法,形成了一套数据处理与侵蚀量计算技术流程。以河北省官厅水库东岸某大型切沟为例,利用高精度TLS进行两年3期野外监测与点云数据分析。通过点云配准、滤波、重采样及曲面拟合等预处理,生成不同采样分辨率下3期切沟表面模型,并提取地形信息;采用杨赤中滤波推估法计算并比较不同点云重采样分辨率下的沟蚀量。结果表明:(1)当点云重采样分辨率与切沟表面凹凸微结构暨石块粒径(2~6cm)接近时,沟蚀量估算值趋于稳定、结果可靠;(2)经侵蚀作用,切沟外壁表面高程整体降低2~20 cm;(3)切沟内壁侵蚀量不均衡,坡度较大处侵蚀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3.
Hyperion高光谱影像中的坏线将直接影响后续应用的准确性。针对Hyperion高光谱辐射率数据的特点,考虑影像中坏线像元与邻近像元在空间和光谱上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局部空间-光谱相似性测度(local spectral-spatial similarity measure,LS3M),以实现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描述和坏线修复。LS3M由空间和光谱两部分的相似性测度构成,前者为欧氏距离度量,后者组合了Canberra距离和光谱相关角(spectral correlation angle,SCA)。考虑到Hyperion高光谱不同波段的辐射率特性,引入信息熵对SCA进行约束。针对相似像元的邻近搜索问题,引入相似度均值与方差对光谱相似性阈值进行动态调整。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沙漠、草原、森林、城郊、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6种典型场景的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模拟坏线的定量误差分析和真实坏线的定性评价;通过与邻域均值法及常规光谱相似性测度的对比,证实LS3M法坏线修复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4.
基于组网观测的那曲土壤湿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  张淼  唐世浩  董立新 《气象学报》2018,76(6):1040-1052
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土壤湿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那曲多空间尺度组网观测的28个站2、5、10、20和30 cm 5个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并对比讨论了土壤湿度站点间的差异。分析表明,各层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春季节,20 cm以上土壤湿度随深度变浅而减小。夏秋季节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分别在7月上、中旬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10月以后进入土壤湿度衰减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存在协同变化关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发生冻结-融化过程,引起土壤湿度变化。在太阳辐射加热下,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进而影响土壤温度。不同观测站间土壤湿度差异较大,夏秋季离散性大于冬春季。不同季节土壤湿度的日变化存在差异。春季10 cm以上土壤湿度日变化明显,08-10时(北京时)达到最低,19-20时达到最高。夏季土壤湿度日变化较为平缓。秋季2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明显。线性拟合结果表明,1、4、10月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为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夏季,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为负相关。站点间土壤湿度变化的离散性表明,多测站才能全面体现青藏高原某区域的陆面状态。文中结果为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卫星参数验证和数值模式参数化提供了多角度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本刊讯3月9日,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文慧到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调研扶贫开发及土地整理工作。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村。红花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总规模为475.67公顷,总投资1080.88万元,建设工期一年,该项目于2015年4月开始动工,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在项目区即将完工的水库旁,李文慧秘书长一边  相似文献   
166.
海图出版数据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海图更新源数据和我国海图出版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利用海图更新源数据实现海图出版数据在服务器端交互式更新和在客户端自动更新的关键技术,并具体探讨了在MicroStation V8系统平台下,通过二次开发的途径实现海图出版数据更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7.
人工措施对川中丘陵区防护林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措施对防护林建设初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存率,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都与防护林效益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营建和管理防护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8.
吕庆田  管志宁 《现代地质》1997,11(3):268-268,321
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的天然地震学研究研究生吕庆田导师管志宁(应用地球物理系北京100083)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缩短被普遍认为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然而对隆升和地壳缩短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仍不清楚。已提出的动力学模式可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69.
塔西南坳陷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及成岩作用类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环境是控制成岩作用类型的主要因素。根据有机质演化特征、古地温和孔隙介质的酸碱性特征,可将其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古地温<90℃,镜煤反射率RO值在0.5%~1.3%,其所控制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碱性成岩环境主要分布在晚成岩阶段B期以后,这时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为1.3%~2%,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强烈的晚期含铁碳酸岩交代作用、自生伊利石和自生绿泥石沉淀作用、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以及构造应力作用等。不同成岩环境中由于成岩作用组合特征的不同,导致碎屑储集岩的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70.
作物生长岩-土环境中不同存在形态钾素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较系统的观测资料,对土壤环境中的缓效态、速效态、水溶态钾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缓效态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制约着速效态、水溶态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但是后两者变化幅度较缓效态钾的大;这种动态变化同时受土壤类型和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