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黄元章  戴晓青 《湖南地质》2000,19(3):209-210
张家界市以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跻身于世界旅游城市之林。境内不仅有张家界森林公园、九天洞和天子山等旅游景观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市地矿局从成立时就认识到:要快速发展矿业经济,必须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局在人员少、条件差、困难多的情况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寓服务于矿产监督管理、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之中,出色地完成了市政府和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全市矿山企业由1989年的179家发展到406家,矿业产值由7千万元增…  相似文献   
123.
今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系统各级党委、纪委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省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土资源领域反腐败斗争的实际,着力于构建惩防体系,着力于加强作风建设,着力于深化读书思廉,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探讨新对策,撰写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和政策水平、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文章。经初审和复审,最终确定《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等13篇论文获奖。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发获奖作品(其中特等奖论文已在本刊发表)。希望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学习,进一步增强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保驾护航,做出新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4.
根据阿克苏地区两条典型野外剖面(肖西沟剖面、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的细测及大量薄片资料分析,认为肖尔布拉克组发育凝块石云岩、残余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等3种类型白云岩,主要孔隙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凝块内溶孔等4种。凝块石云岩中孔隙面孔率与胶结物含量及单个凝块大小呈反比,孔隙的连通性与单个凝块大小、堆积疏松程度、胶结物含量、凝块含量呈正比。残余砂屑云岩孔隙面孔率与残余颗粒含量呈正比、与胶结物含量呈反比。根据沉积—成岩作用影响的差异,建立3种不同白云岩孔隙演化发育模式:在凝块石云岩中,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形成孔隙的关键,埋藏期溶蚀作用使得孔隙进一步改善,最终形成以凝块内溶孔(占比72%)为主的孔隙类型;在残余颗粒云岩中,同生—准同生期的溶蚀作用是形成孔隙的基础,埋藏期溶蚀作用是增加有效孔隙的关键因素,最终形成以粒间溶孔(占比51%)为主的孔隙类型;在晶粒云岩中,早期的溶蚀改造作用对晶粒云岩孔隙发育影响较小,而埋藏期的扩大溶蚀作用是有效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使其形成以晶间溶孔(占比62%)为主的孔隙类型。  相似文献   
125.
几种格点化温度滚动订正预报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晓青  薛峰  赵瑞霞  赵声蓉 《气象》2019,45(7):1009-1018
为了快速获得更为精准的格点温度预报产品,使用国家信息中心高分辨率、高频次的温度格点多元融合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2 m温度预报场资料,采用8种误差订正方案进行滚动订正预报试验。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月28日和6月1日至7月31日两个时间段进行两次回报模拟试验,并对订正前后的预报结果进行格点和站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8种方案对模式直接输出的预报场有正技巧订作用,全格点滑动误差回归模型订正和全格点滑动双因子回归模型订正效果最优,两种方案都能使订正场的格点平均绝对误差在2℃以下,3、6和9 h的格点准确率均在0.9以上。全格点滑动误差回归模型的检验评分略微好于全格点滑动双因子回归模型,表明作为预报模型因子的起报时刻误差场比数值模式因子在短期订正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6.
宁志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3):614-620
沉降现象在各地区普遍发生,地面沉降量预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结合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各自的优点,建立灰色支持向量机(GM(1,1)-SVM)残差修正模型,在突出时间序列发展趋势影响的同时降低序列中异常值的消极作用。以某高层建筑的18次地面沉降量数据为实例,检验GM(1,1)-SVM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单一的GM(1,1)沉降量预测模型,GM(1,1)-SVM模型相对误差小,预测精度高,对地面沉降量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陆相红层因为其含古生物化石稀少给高精度生物、年代地层的对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旋回地层学可以将地层与地时结合起来,解决地层沉积的时限问题。基于前人在对胶莱盆地K/Pg界线识别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尺度分析法与频谱分析法对胶莱盆地胶州组K/Pg界线之下、晚白垩世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之上的陆相红层进行旋回地层分析,认为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的陆相红层中保存有米兰科维奇旋回,岁差、斜率和偏心率各个周期在不同的层段响应程度略有不同。根据旋回识别结果及K/Pg界线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推测在66~67.77 Ma期间,胶莱盆地陆相红层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5.15 cm/kyr,胶州地区[(67.77~73)±0.3] Ma期间为玄武岩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玄武岩进而遭受风化剥蚀及构造沉降的时期,红土崖组与胶州组的时间界线约为67.28 Ma,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的年龄应早于67.77 Ma。  相似文献   
128.
基于交叉验证技术的KNN方法在降水预报中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2005年4—9月国家气象中心T213的数值预报产品,通过动力诊断,从大量数值预报因子中提取不同层次、不同时效与降水关系较好的多个因子,使用K最邻近域(KNN)方法,制作不同代表站点的晴雨预报和大于或等于10 mm的降水预报试验。在搜索K邻近域的过程中,考虑天气事件出现的概率不同,而分别求取有天气事件的正样本K+值和无天气事件的负样本K-值,使该方法选择的最邻近域中的K值取得更为合理。利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历史资料依次选取部分样本作为预报测试集,通过预测结果的检验评分,选取获得最大准确率和最大概括率的K+和K-作为最佳邻近域的组合。确定了最优K值后,反算历史样本,通过比较,得到某站出现降水天气事件的预报判别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预报的空报率。经过对2006年4—9月的预报试验,改进后的KNN方法使24,48 h的晴雨预报和大于或等于10 mm降水预报的TS评分大多数高于未改进前的,也高于T213模式本身的降水预报和MOS方法动力统计释用的降水预报,特别是克服了模式降水预报和MOS方法预报中空报率较高的现象,达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29.
2009年9—11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芗宁 《气象》2010,36(2):130-135
为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09年9—11月T639模式96小时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ECMWF模式对0917号热带风暴芭玛(Parma)的预报较为成功,T639模式稳定性较差,而日本模式对"芭玛"的预报无论是路径还是强度都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30.
采用氧化焙烧工艺对碳质银精矿进行除碳、除硫预处理,试验确定焙烧温度为650℃。焙砂以3YL--NaCl无氰氯化体系浸出,研究了影响氯化浸出的因素:3YL用量、氯化钠浓度、浸出酸度、时间、温度℃及固液比等,并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公斤级试验,得出Au、Ag、Cu、Pb、Zn的氯化浸出率分别为95.1%、91.6%、85.7%、95.2%、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