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分析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较高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 33 2 %。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特别是EPA和DHA总量占总脂肪酸的 2 6 0 1 %。除富含Ca,Mg ,Fe等无机元素外 ,Se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2.
该论文为硕士学位论文 ,于 1999年 5月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完成。该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 ,从 Sr( AC) 2 - Ti( OC4 H9) 4- H2 O- iso C3H7OH体系中合成了钛酸锶粉末 ,研究了影响形成钛酸锶凝胶的因素及最佳条件 ,如反应物、溶剂等 ;以 Co( AC) 2 、Zn( AC) 2 、Mg( AC) 2 、Ca( AC) 2 、Pb( AC) 2 、Y2 O3、L a2 O3、Nb2 O5为掺杂物。对 Sr Ti O3进行了掺杂研究 ;以 Y2 O3为掺杂物 ,对 ( Sr,Pb) Ti O3进行了掺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钛酸锶凝胶的形成归因于 Tin O2 n-( x y) / 2 ( OH) x( OC4 H9) y 的形成 ,…  相似文献   
133.
胶东地区是山东省中生代花岗岩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并与金矿关系密切。花岗岩的划分主要依赖20世纪80—90年代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于完成单位众多,完成时间不同,不同图幅对侵入岩的划分有别,因此对花岗岩的划分并不统一。本课题首次按"时代+岩浆事件+岩性"的划分方法对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详细划分。将胶东区域性广泛分布、具有成因联系、岩性相同、形成时代相同的花岗岩划分为同一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岩浆事件名称为期,是时代单位"世"以下区域性岩浆活动事件单位,共划分为晚侏罗世玲珑期(146~166 Ma)、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期(123~135 Ma)、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110~123 Ma)和崂山期(108~120 Ma),其中玲珑期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郭家岭期、伟德山期为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崂山期为A型花岗岩。对于局限分布、特殊岩性的花岗岩称之为独立岩体,按"时代+岩性"的方法进行划分,划分为4个独立岩体:分别为晚三叠世宁津所岩体、晚三叠世槎山岩体、晚侏罗世垛崮山岩体、晚侏罗世文登岩体。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反映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即由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SN向挤压EW向伸展,到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NW向挤压NE方向伸展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34.
分析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管理的遥感影像管理体系的不足,提出了针对当前成几何级数倍增影像大数据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集模型和云架构模型;并基于VMWare和ArcGIS平台实现了实验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了新的数据模型和平台架构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5.
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者也沾染了些许艺术气息。置身于《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水墨视界作品展》的书画活动现场,自己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这里深邃、辽远、无边无际,畅游在这样无限的时空中感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PixelGrid软件生产正射影像的方法。以十堰测区为例,阐述了PixelGrid软件相对于常规方案快速生产大面积正射影像的优点。全野外数据检测表明,该方法成熟可靠,可为以后大面积正射影像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7.
福建下白垩统坂头组主要为一套温暖潮湿的湖泊相、河流相碎屑沉积,化石丰富,黑色页岩相对发育。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坂头组在其西、东部差异明显,目前有关坂头组的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等,认为早白垩世福建一带为火山较活跃的岛弧型沉积,断陷盆地发育;坂头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早白垩世福建等地断陷湖盆未曾发生持续性、大规模的快速下降,碎屑沉积厚度不大;坂头组不甚明晰的阶段性沉积特征,揭示出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期次性;坂头期及其后的火山作用强烈,对有机质以及烃的富集影响明显。如果台湾海峡一带也发育坂头组或与其相当的岩层,或发育有时代较晚的黑色页岩、砂岩,且具有一定的沉积厚度、规模,将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应继续加强坂头组地质研究以及其与上下层系的石油地质条件配置研究,加强对于台湾海峡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石油地质研究,也应加强后期岩浆活动的改造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8.
在太阳光球表面出现的磁亮点是目前观测手段能够分辨的最小磁结构,也被认为是日冕中的磁绳在光球足点运动的可靠示踪者。磁亮点的尺度约为100~300 km,寿命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磁亮点被观测到不仅具有漩涡运动现象,还有很强的振荡现象。磁亮点是在磁通量管的对流坍缩过程中形成的,这已被观测和数值模拟所验证;磁亮点的运动导致其所在的磁通量管产生振荡,或者与其他磁通量管发生扭绞。理论上认为,这些振荡会以波的形式向色球和日冕传送能量,而磁通量管之间的扭绞会在色球和日冕中发生磁重联并释放能量,从而加热色球和日冕。为了解开日冕加热和色球加热等未解之谜,对磁亮点的研究显示出它特殊的重要性。对磁亮点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观测证据、光球磁亮点和太阳大气其他亮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磁亮点对日冕加热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