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中白垩世孙家湾组鸭嘴龙类恐龙一新属种:吉尔莫双庙龙。标本包括一完整左上颌骨和部分关节前颌骨和泪骨及一完整左齿骨。经系统分析表明,双庙龙是一较原始鸭嘴龙超科成员,并且构成鸭嘴龙  相似文献   
72.
原始祖鸟——中国的始祖鸟类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73.
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季强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28-431
首次报道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化石,计有Anabaritestrisulcauts,HylithellustenuisHylithellussp.,Conothecasp.。,Palaeacmaeasp,以及Latouchellaso.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该区早古生代古生物资料,对于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的定义,层序和时代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首次报道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化石,计有Anabaritestrisulcatus,Hylithelustenuis,Hylithelussp.,Conothecasp.,Palaeacmaeasp.以及Latouchelasp.。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该区早古生代古生物资料,对于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的定义、层序和时代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季强  吴肖春  程延年 《江苏地质》2016,40(2):183-190
所有鸟臀目恐龙都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臀目恐龙中的奇异辽宁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甲龙,以往均认为与其他甲龙一样生活在陆地上,主要以植物为食。报道了中国发现的一件新的奇异辽宁龙标本,该标本体腔内保存了很多鱼类化石骨骼,认为这些鱼类残骸是甲龙胃或肠里的残留物,因此可以作为该恐龙食肉的有力证据。奇异辽宁龙颊齿齿冠具有长而分叉的齿饰,这种齿系可以穿透像鱼类一样的小动物。恐龙前、后肢指(趾)爪演变得非常锋利同样可以证明其适应吃肉的生活方式。奇异辽宁龙腹部甲板演化成盾状及荐骨-腰带关联疏松也说明其适应水生生活,腹部甲板可以保护腹部身体免受水下攻击。同理,神经弓与椎体之间缝合线开阔不能再作为正型标本的幼年特征。奇异辽宁龙是自18世纪发现恐龙以来已知的第一种肉食性鸟臀目恐龙,不仅代表了第一种水生或半水生有甲类恐龙,更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鸟臀目恐龙。  相似文献   
76.
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有两条剖面被列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这就是贵州长顺睦化剖面和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在1987年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期间,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主席Eva paproth代表工作组分别对我国的两条侯选剖面作了评论。她说,睦化剖面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剖面,沉积连续,化石丰富,不仅具有世界上最为完整  相似文献   
77.
本文记述了2004年发现于甘肃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一个化石点的蜥脚类恐龙化石。新标本的荐椎独特,神经脊非常低并在其顶端横向扩展,代表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刘家峡黄河巨龙。分支系统分析发现黄河巨龙为一原始巨龙型类蜥脚类。  相似文献   
78.
发现于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中的长趾大凌河蜥 ( Dal-inghosaurus longidigitus)新标本 ,保存了较为完整且非常清晰的头后骨骼 ,对它的描述补充了我们对该种蜥蜴背椎、肩带及前肢的认识。大凌河蜥具有至少 2 7枚荐前椎、耻骨长度中等、胫骨远端略凹 ,这些特征表明它无疑应归入坚舌类 ( Scleroglossa)。相对很长的后肢及足部、第 口止庶 骨长于第 口止庶 骨、较粗壮的趾节以及次末端趾节不长于其他趾节等 ,显示出该种蜥蜴适宜于在地面上生活记辽宁西部中生代大凌河蜥(有鳞类)一新头后骨骼化石@姬书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  相似文献   
79.
被子植物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一个厌恶之谜 ,至今尚未解决。根据现代和化石植物的形态学研究 ,最早的被子植物被认为像尼藤类那样在两性生殖枝上有苞片和次生生殖枝 (假花说 /花序说 )或像本内苏铁那样在两性生殖枝上有苞片和生殖孢片 (真花说 )。最近基因分子学研究结果认为尼藤类与松柏类最接近 ,从而间接地反对假花说。基因分子学研究结果还假定睡莲、八角等四科为基底被子植物 ,而这些植物的花和真花说所期盼的一致。孙革等人 ( 1998,2 0 0 1,2 0 0 2 )发现于辽西的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的两性生殖枝上具有簇生的雄蕊和心皮 ,其簇生小柄…  相似文献   
80.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双庙晚白垩世早期孙家湾组巨龙类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 :维曼北方龙 ( Borealosaurus wimani gen.et sp.nov.)。正型标本是一独特的中后部尾椎 ,归入标本包括发现于同一地点和层位的孤立的一牙冠 ,一中部尾椎 ,和一右肱骨。北方龙的后凹形中后部尾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