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草原土壤的碳氮含量及其与温室气体通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通过采样分析研究内蒙古锡林流域温带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N的含量特征,探讨它们的含量与温室气体CO2、N2O、CH4通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沿470-150mm年降水梯度线,土壤表层(0-20cm)有机碳含量从2.38%递减到1.23%,全N含量从0.218%递减到0.136%,而且放牧和开垦都有使有机碳及全N含量降低的趋势;CO2通量与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C/N及N2O通量显著相关,N2O通量与有机碳含量、C/N及CO2通量显著相关,且CO2和N2O的通量都有沿降水梯度递减的趋势;CH4通量与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C/N、CO2通量及N2O通量都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2.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36  
近年发表的关于陆地碳循环的国内外论著反映出如下观点 :1陆地主要的碳库 -陆地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的碳贮量分别为 560 Pg C、 1 40 0~ 1 50 0 Pg C(有机碳 )、 2 .0× 1 0 7Pg C(有机碳 ) ,其中岩石圈中化石燃料的贮量约为 50 0 0~ 1 0 0 0 0 Pg C;2大气 CO2“未知汇”的量大概在 0 .7~ 3.1 Pg C之间 ,“未知汇”可能存在于中纬度地区 ;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 CO2 排放量估计值差异较大 ,可能在 0 .6~ 3.6Pg C之间 ;4陆地碳循环模型已从静态模型发展到动态模型 ,而且更加注重大气 CO2 浓度增加和 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 C、 N、 P和 S等循环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383.
太原冬季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 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 (organic carbon, OC) 和元素碳 (elemental carbon, EC) 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 OC和EC浓度均较高, 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5.4~419.0 μg/m3, 日平均浓度为193.4±102.3 μg/m3, OC平均浓度为28.9±14.8 μg/m3, EC平均浓度为4.8±2.2 μg/m3, OC/EC平均比值是7.0±3.9, 即太原市冬季PM2.5和碳气溶胶污染严重。OC在PM 2.5中占18.6%, EC占2.9%, 这表明碳气溶胶是太原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的关键组分。在太原市冬季, 采暖燃烧的煤是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 造成OC大大高于EC, 从而使OC/EC比值增大。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 OC, EC和OC/EC比值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大雾天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雪是影响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4.
一次具有社会影响的地震发生之后,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意即在这个地方、这个节骨眼儿,为啥会发生这样大小的地震?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地震分析预报工作者或专家往往尽其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比较科学的解释,诸如"余震说""构造说""能量说".可是不少公众并不买账,提出更多问题或多方质疑,甚至伴随讽刺和调侃.例如,2020年"7?12...  相似文献   
385.
生物滞留池的产流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物滞留池降雨径流观测试验数据,应用HYDRUS-1D对生物滞留池在24h不同降雨频率和不同填料层的产流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率定和验证后的HYDRUS-1D可用于模拟生物滞留池的产流过程;在1年一遇(P=100%)到百年一遇(P=1%)的不同频率下,传统填料的生物滞留池通过下渗的排水量占入流总量的百分比从90.7%下降到25.8%,而添加大粒径颗粒填料从88.9%下降到64.7%,说明添加大粒径填料能够显著增加下渗量,并减少溢流和积水时间,但是从延缓产流时间和洪峰削减效果(不发生溢流)方面,传统填料要优于添加大粒径颗粒的填料。  相似文献   
386.
卵巢癌的卵巢癌伴浆液癌中常提示有较好明砂粒体矿化灶的矿物砂粒体泽,最常见液性乳头状化机制尚不难性导致国择浆液性卵象,利用偏射电子显微对砂粒体矿研究。从北京显砂粒体矿Leica超薄于普通载(Nikon L20mm×20显微镜(Q是女性生殖有钙化(刘见砂粒体钙生存的预后化与癌变之学特征进行呈粒状,常于甲状腺乳囊腺癌中明确,样品内外研究都  相似文献   
387.
本文对纳米比亚罗什皮纳地区罗雷铜矿区中部侵位于奥兰治河群石英云母片岩中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75. 1±3. 8Ma(n=21,MSWD=0. 59),指示了该岩体为古元古代亚马逊造山运动晚期的岩浆作用产物;该花岗闪长岩富硅、富铝,为弱过铝质岩石,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具有明显Eu负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类的特点。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罗雷铜矿区中部花岗闪长岩岩浆源自壳- 幔混合源区,在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闪长岩体具有富铜岩浆岩的特点,是该铜矿床的成矿岩体;罗雷铜矿区中部花岗闪长岩及其成矿作用形成于亚马逊造山运动后碰撞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88.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昆仑山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东、西昆仑经历了早古生代造山作用。依据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性质及其产出状态、相伴的沉积、岩浆建造,结合前寒武纪地层的出露情况和变质热事件,将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分为3个大的构造单元,昆中构造带为早古生代的岩浆弧,北部为由库地-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滩间山群、奥陶系—志留系未分地层等相关边缘沉积体组成弧后盆地沉积、岩浆建造系统,南部为由柳什塔格-吐木勒克-乌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纳赤台群、温泉沟群共同组成弧前复理石增生楔杂岩带。  相似文献   
389.
本文介绍了对以饱和粘性土为介质的模型槽中所进行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探头贯入时周围土体的轴向附加应力和径向附加应力的变化及分布,锥尖、侧壁摩阻力以及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停止贯入后孔压消散过程中探头周围土体的超孔压变化,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土中应力场的变化,附加应力的影响范围,临界深度现象以及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90.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新识别出新阳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市西北部新阳镇东侧.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振荡环带清晰,具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938±4)Ma~(981±5)Ma,表明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反映了晋宁期西秦岭北缘存在一次构造热(俯冲碰撞)事件,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在西秦岭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