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我们于1982年曾开展了“鲶鱼的行为活动与地震关系”的试验研究,并研制了震前鲶鱼活动性的自动观测系统。1984年开展对鸡、鸽、虎皮鹦鹉、小白鼠等的定量观测试验,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某些地方性强余震前动物的习性活动性量值出现明显增高,其活动重心发生改变,这有可能为临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22.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总体沿着鲜水河断裂呈NW向展布,余震区长轴约为65km。根据重定位结果,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磨西—石棉段,该断裂走向为331°~340°,倾角较陡。受SW向海螺沟段断裂影响,余震区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总体上呈现北浅南深的特征。随时间的演化,余震区中南段震源深度逐渐变浅,且地震频次逐渐衰减,而北段震源深度变化不大,频次也未明显减弱。不同时段的余震活动表明,本次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向为SE向,该破裂随后触发了与主断裂共轭的SW向分支断裂,余震沿这两个方向逐步扩展,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23.
系统梳理了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结果表明,地震空区/平静、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等异常在地震发生前具有一定普遍性,且异常基本围绕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分布,特别是在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等异常发展后期出现的显著地震/震群活动,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异常持续时间与发震间隔统计表明:异常多出现在主震发生前6个月以内,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对未来主震的发生具有短临预测意义。此外,随着区域应力水平的不断增强,在特定敏感地区会发生成组极微震密集活动,监视跟踪这些有别于正常活动背景的极微震活动,对地震短临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24.
为研究液化场地变截面桩的动力响应,依托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变截面桩-土和等截面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模拟液化场地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分析在地震作用下变截面位置不同的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液化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孔压比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从0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变截面桩的桩身加速度和桩身位移均大于等截面桩,且桩顶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刻均滞后于桩底;在饱和砂土层处,桩身位移变化趋势均较陡;变截面桩的桩身弯矩峰值和桩身剪力峰值均大于等截面桩,且其峰值出现的位置较等截面桩深;地震作用下,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的弯矩与剪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液化场地变截面梁桥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分析液化土层与非液化土层分界面以下的抗弯能力设计及液化土层中抗剪能力设计。  相似文献   
225.
植草沟滞蓄城市道路雨水的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分析植草沟的水文性能,优化其设计参数取值,通过植草沟滞蓄城市道路雨水的试验设施开展模拟径流试验,验证了SWMM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模拟植草沟滞蓄效果的可行性,通过模型情景分析提出了设施的优化设计参数,评估了设施对提高道路排水标准和长期径流削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WMM模型对模拟植草沟水文性能具有较好的精度,对较小的降雨重现期和边坡比,较大的滞蓄深度、植被覆盖率和面积负荷比,植草沟的滞蓄能力更强,建议其设计降雨重现期不超过10年,滞蓄深度为10 cm以上,边坡比至少为3,植被覆盖率为0.5以上,面积负荷比为5%以上。模拟北京某城市道路采用植草沟设施后,可将3年、5年、10年的排水标准分别提高到15年、20年、30年,在长达64年的运行中,植草沟几乎可消纳自身及汇水区域内所有径流,可为道路植草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6.
雄安新区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2017年6月至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雄安新区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典型示范区为例,探索了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雄安新区全区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平均深度15~20 m、35~45 m、55~70 m的3段地层土体承载力普遍较高,可优先作为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复合地基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雄安新区起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建议将70 m以浅地下空间分3层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充分开发利用30 m以浅的浅层地下空间,适度开发利用30~50 m次深层地下空间,超前规划利用50~70 m深层地下空间;建议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局部存在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软弱土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27.
刘座辰  孟令箭 《江苏地质》2018,42(3):427-433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南北2个物源在南堡凹陷东营组各层段的发育范围。将108个单井样本按照23种砂岩重矿物组分进行Q型聚类,在二维平面图上利用不同聚类间的亲疏关系判断是否来自同一物源,最后在井位图上划分出不同物源发育的范围,并利用ZTR指数以及磁铁矿的递变梯度判断出物源的方向,确定了东营组3个亚段南北2个物源发育的范围,为盆缘耦合分析提供了依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独立完成物源展布和来源的研究,结合其他地质学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揭示真实沉积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沉积相、储层岩性、物性分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8.
为了查明青海玉树查涌地区闪长岩岩石成因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岩相学、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0±2 Ma,属于晚三叠世.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闪长岩中的斜长石具有正环带结构,核部斜长石属于倍长石或钙长石,边部属于中长石或拉长石;黑云母矿物成分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介于647~688 ℃,侵位深度约为14.2~15.5 km;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显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闪长岩具有富硅、富镁、高的Mg#值及较高含量的Cr和Ni,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铕异常不明显,与高镁闪长岩中的赞岐岩相似.闪长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10.4~-10.3和-6.4~-4.0,锆石Hf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021~1 311 Ma.分析研究表明闪长岩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地幔楔环境,为地幔橄榄岩与俯冲的洋壳板片部分熔融的富硅质熔体平衡反应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状态,查涌高镁闪长岩为金沙江洋向西俯冲消减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9.
西准噶尔北部萨吾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其形成构造环境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塔斯特岩体作为区内最重要的复式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对其中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5.3±2.3Ma(MSWD=1.8),说明塔斯特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样品里特曼指数δ平均值为3.04,A/CNK(0.76~0.85)1.1,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无明显的Eu异常,与西准噶尔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综合研究认为,该辉长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可能是后碰撞阶段挤压-伸展转变期的产物。塔斯特辉长岩年龄是目前西准噶尔地区最老的后碰撞岩浆岩锆石年龄,表明西准噶尔地区在早石炭世中期已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为西准噶尔地区后碰撞构造-岩浆演化下限的厘定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0.
孟祥林 《安徽地质》2014,(4):312-315
阐述项目质量控制的四种方法既阶段法、分块法、工序法、综合法及监控内容,简要介绍这些方法在实际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