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孙颖  徐海明  邓洁淳 《大气科学》2014,38(6):1055-1065
本文首先利用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753站降水资料对太平洋—日本(Pacific-Japan,简称P-J)遥相关型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气候突变前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突变前后,P-J遥相关型的位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气候突变以后其位置明显向西向南偏移。这种位置的变化同样也反映在纬向风场、高度场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气候突变前后P-J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有关。气候突变之前,P-J遥相关型的变化与前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在气候突变之后,P-J遥相关型与前期冬春季的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之间存在大范围的显著相关区。这种P-J遥相关型与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相关关系的年代改变可能与1970年代中期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振幅明显增强有关。随后,本文采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大气环流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1970年代末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确实可致使P-J遥相关型位置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62.
63.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模拟性能评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孙颖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8,66(5):765-780
文中使用多种观测资料和分类的方法评估了IPCC AR4(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气候模式(亦称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3, CMIP3)对东亚夏季风降水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在评估的19个模式中,有9个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中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场,但仅有3个模式(第1类模式)可以较好地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作出模拟,这3个模式是:GFDL-CM2.0、MIROC3.2(hires)和MIROC3.2(medres),其中模式GFDL-CM2.0具有最好的模拟性能.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部分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变化模拟能力的缺乏是因为这些模式没有抓住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的主要动力和热力学机制,即东亚地区在过去所出现的大范围对流层变冷和变干.而第1类模式由于较好地再现了东亚地区垂直速度场(动力学因子)和水汽场(热力学因子)的变化特征,因此较好地模拟出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气候变化特征.本文的评估清楚地表明,当选择不同模式进行集合时,模式对某一研究变量的模拟性能好坏极大地影响了集合的结果.当模拟性能较好的模式在一起进行集合时,所得到的结果更加接近于真实的观测结果.就特定的研究变量而言,这种集合更加优于将可得到的所有模式进行集合.这说明,虽然多模式集合一般优于单个模式的结果,但应考虑使参与集合的模式对所研究变量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64.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本文是对我们近五年在亚洲夏季风年代际与年际变率及其未来预测方面研究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问题:(1)根据123年中国夏季降水资料和印度学者的分析,检测出亚洲夏季风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减弱,这种年代际变化使中国东部(包括东亚)和南亚夏季降水的格局在过去60年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东亚,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异常雨带有不断南移的趋势,结果造成了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这主要受到60~80年年代际振荡的影响.青藏高原前冬和春季积雪的年代际减少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增加是东亚降水型改变的主要原因,这是通过减弱亚洲地区夏季海陆温差与夏季风强度而实现的.未来亚洲夏季风的预测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对气候变暖有十分不同的响应.东亚夏季风在本世纪将增强,雨带北推,尤其在2040年代之后;而南亚夏季风环流将继续减弱.这种不同的变化是由于两者对高低层海陆热力差异的不同响应造成.(2)年际尺度的变率在亚洲夏季风区主要表现为2年与4~7年的振荡.本文着重分析了2年振荡(TBO)形成的过程、机理及其对东亚降水的影响.对TBO-海洋机理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说明了东亚夏季风降水深受TBO影响的原因,尤其是阐明了长江型(YRV) TBO和淮河型(HRV) TBO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循环过程.(3)在总结亚洲夏季风时期遥相关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季节内和年际尺度的低空遥相关型:即西北太平洋季风的遥相关型与印度“南支”和“北支”遥相关型.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沿低空夏季风强风速带Rossby波群速度传播的结果.据此可以根据西北太平洋和印度夏季风的变化分别预测中国梅雨和华北雨季来临和降水异常.最后研究还表明,在本世纪亚洲夏季风可能更显著地受到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影响,未来的亚洲夏季风活动是人类排放的CO2引起的全球变暖与自然变化(海洋和陆面过程(积雪))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针对复杂场景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建筑物提取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特征改进型PSPNet模型,在PSPNet网络的基础上,加入膨胀卷积模块并融合图像的浅层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多特征改进型PSPNet模型的预测结果总体精度为95.90%,建筑物提取精度平均为77.77%,均高于其他模型.其在不同场景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66.
应香港天文台的热情邀请,2009年3月14~20日丁一汇院士一行3人赴香港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术交流活动。香港天文台同国家气候中心有着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丁一汇院士曾多次赴港讲学。“九五”期间,香港天文台作为国家科技攀登项目“南海季风试验”的重要合作单位之一,为项目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7.
针对人口密度理论模型拟合时传统样本数据构造方法构造样本存在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多行政等级单元样本构造方法。利用广州市2000年人口统计数据及行政界线数据,构造单一行政等级和多行政等级单元样本;利用人口密度单中心模型和多中心模型分别进行了拟合实验,对拟合参数及拟合优度进行了分析。多行政等级单元样本在人口密度单中心模型拟合时既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又可以有效减轻偏大估计;在进行人口密度多中心拟合时可以发现近郊地区的副中心,能更细致、真实地描述人口分布多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68.
农居房是农村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通过对桐庐县雷灾统计分析,发现坡屋面农居房屋角是防直击雷的关键部位,坡度在0.45~0.50的农居房防直击雷措施可简化为仅在屋角设置接闪器;通过对新建农居房防雷图审调查,发现农居房进出的电缆线路屏蔽有未做设计与埋地的缺陷,对应4mm2铜芯电缆屏蔽层截面积,经使用2010版规范附录“H.O.1”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为7.58mm2,与产品实际屏蔽层截面积基本吻合。农居房防雷接地基础钢筋,因自腐蚀而在其使用寿命(70a)69.6%的期限外不符合防雷安全要求,应加大接地体规格或采取防腐措施。农居房的防直击雷装置设置、电缆线路屏蔽和接地体的防腐蚀保护等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否则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雷电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69.
作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科学绿化采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测绘手段,为国土绿化行动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基于人对空间图形的认知规律和地图的空间表达能力,使用地图符号对科学绿化核心要素进行可视化表达,可提高大众对城市绿化的整体认知,使科学绿化理念深入人心。地图符号表达在科学绿化领域中的研究较少,传统方法在具体设计中多以模拟示意为主,难以传达专题特性。本文基于地图学新概念“地理场景”,以动态地图符号设计方法为指导,构建多尺度科学绿化动态场景:依据省级大尺度、区域级中尺度、地块级小尺度的场景特征,通过多符号设计参量组合,基于各尺度动态特性实现绿化要素动态符号设计;为使受众有更优的阅读体验,遵循信息详细程度与视点观察距离呈反比规律,构建连续多比例尺场景实现自适应切换,从而为科学绿化场景表达提供支持,辅助绿化管理部门分析决策。  相似文献   
70.
北京市岩溶水自动监测信息系统在网络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等基础上,通过MIS、GIS和数据库的集成,突出了远程控制管理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理念,构建了充分发挥岩溶水监测信息功能的重要载体与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