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0篇 |
免费 | 516篇 |
国内免费 | 7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4篇 |
大气科学 | 538篇 |
地球物理 | 540篇 |
地质学 | 1795篇 |
海洋学 | 486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235篇 |
自然地理 | 2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北极海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区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 ,在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海陆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以及全球变化在地层中的记录。这涉及到北极形态变化及与其它大洋沟通的水道开闭情况 ,地形起伏对大气、大洋环流的影响 ,地壳升降与海平面变化对河流流量和海岸稳定性的影响 ,气体水合物及有机碳等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与气候变化信息在极地沉积物中的记录。文章在对上述影响及海洋地质研究状况进行探讨后 ,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地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研究了在CTMAB存在下,应用苯基萤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锡的条件。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测定岩矿样品中的微量锡。 相似文献
134.
青海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受冻融循环作用和黄土湿陷性的双重影响,工程上常采用石灰与黄土拌和作为垫层材料以满足工程要求,但冻融循环作用依旧对地基土体的性能有所影响。为探究青海季节性地区气候变化对地基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3种温控曲线(1#、2#和3#温控曲线)模拟了青海季节性冻土地区气候变化规律,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SEM等微观试验,分析不同温控曲线对2∶8、3∶7灰土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和2∶8灰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均呈现应变软化型,0~6次冻融过程中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继续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后其强度有所上升;冻融循环6次时灰土内部孔隙分布相较于冻融20次时多,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颗粒间接触方式由点-点、点-面接触向面-面接触转变;1#温控曲线的微观定量参数较2#、3#温控曲线变化明显,经历1#曲线时试样内部孔隙更为圆滑,结构排列疏松,1#温控曲线对试样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5.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洋岛,海山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出水面的洋岛和潜伏水下的海山普遍存在于现代地球表面的各大洋中,地质历史中存在的古洋岛和古海山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笔者从地形特征,沉积学特征,成岩作用和生物学特征几个方面对洋岛,海山进行了分析,洋岛,海山通常具有洋岛型火山岩基底和碳酸盐盖层的双层式地层结构,具有低分异度,探讨了古洋岛,古海山的鉴别对于再造古海洋,古地理格局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9.
140.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古)阿尔金断裂带可能形成于三叠纪,后又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强烈左旋走滑活动,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阿尔金断裂再次活动。主要的走滑活动发生在:(1)245~220Ma;(2)180~140Ma;(3)120~100Ma;(4)90~80Ma;(5)60~45Ma;(6)渐新世至中新世;(7)上新世至更新世以及(8)全新世。沿阿尔金断裂带,伴随左旋走滑活动形成一系列的逆冲断裂和正断裂,反映走滑过程中伴随隆升作用的存在,并且形成自北向南包括祁连山、大雪山、党河南山、柴北缘山、祁漫塔格山和昆仑山,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的生长和隆升。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火山活动是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