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矿床地质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真空惰性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闹枝铜金矿床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实验数据表明:3He/4He比值为0.033~0.104Ra,平均为0.061 Ra;20Ne/22Ne和21Ne/22Ne值分别为9.817~9.960和0.029 0~0.029 5,具有以大气组成为主的特征;40Ar/36Ar为324~349,平均为341,略高于饱和大气水(40Ar/36Ar=295.5)。流体包裹体3He/4He显示成矿流体来自壳源,不含幔源He;流体中除壳源放射性成因40Ar*外,有大气Ar的参与,放射性成因40Ar*的含量为8.8%~15.5%,平均为13.4%,大气40Ar的贡献为84.5%~91.2%,平均86.6%。结合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厘定该矿床为相对独立的浅成中硫化型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来自于年轻的大陆地壳流体,含矿流体上升过程中受到循环大气降水强烈混染作用,伴随温压条件的降低,成矿流体卸载有用元素,最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32.
钴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现代尖端技术领域中,因而部分国家将其列入战略矿产资源清单。钴矿形成的独立矿床较少,以共伴生矿床为主。我国是一个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勘探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共伴生钴矿床,其中既有与Cu共伴生矿床,又有与Cu-Ni-Fe共伴生矿床。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从东北地区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出发,初步厘定该区钴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岩浆型矿床、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4类;其中,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矿床分布较广,主要产在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区;结合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进一步圈定了28个远景区,包括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8个,C类远景区16个。建议4个A类远景区作为将来找矿勘查部署中优先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33.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是一座位于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与麻山群的接触构造带以及北西向、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等控矿构造内。矿床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老柞山金矿床发育华力西期中二叠世晚期矽卡岩型矿化+燕山期热液型矿化两期叠加成矿,与主成矿期矽卡岩型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为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为(262.6±3.9) Ma;矿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较高的w(SiO2),低Mg#值,贫Mg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源区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老柞山金矿床矽卡岩型矿化和岩浆作用发生于由洋陆俯冲消减向陆陆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期,花岗闪长岩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4.
35.
重点研究了胶西北玲珑、尹格庄两类金矿田的高钾-钾质脉岩,根据地质产状、岩性及与金矿化的时空关系,该脉岩可分为三类:(1)粕斑岩;(2)安山玢岩;(3)英安玢岩类,它们分别形成于金矿化早期、同期、晚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氧化物成分变民具岩浆分离结晶的一般规律,早期以辉石为主、晚期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岩浆成分的演化。岩石富碱、高钾低钛,微量和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大离子元素B  相似文献   
36.
首次对延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田内产出的燕山晚期花岗杂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的3组锆石谐和年龄数据,分别为98.4~109.0Ma〔加权平均值为(104.6±2.5)Ma,n=10,MSWD=0.71,置信度0.70〕、98.3~108.3Ma〔加权平均值为(106.7±1.6)Ma,n=12〕和104.4~118.8Ma〔加权平均值为(111.7±2.8)Ma,n=12〕,指示它们的岩浆侵位时限在112~104Ma之间,相对侵位时序为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到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考虑到它们在成矿元素和地质上与矿化的密切程度以及控(容)矿断裂的张扭性特征,进而确定大规模的金铜矿化应发生在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之后,闪长玢岩之前,或在104.6~102.1Ma之间,成矿环境应处于早白垩世晚期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大陆边缘俯冲消亡、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燕山造山期末的走滑、伸展构造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37.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大型大黑山钼矿床以来,近十年来再度相继发现20余座大型、中型及小型内生钼矿床,使得该区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钼成矿区,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在进行矿床成因分类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成矿时代、成矿期和成矿动力学背景,这一成果为深入认识该区钼矿的区域成矿规律和未来地质找矿战略部署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38.
黑龙江伊春大安河金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岩系统年代学的研究结果及锆石的CL 图像和 Th /U 比值特征表明,辉长岩中锆石U--Pb 测年结果可划分为4 组,其年龄值分别为: 811 ~ 812 Ma、 480 ~ 502 Ma、259 Ma 和210 ~ 175 Ma。其中210 ~ 182 Ma ( 均值203. 4 ± 2. 5 Ma) 代表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岩浆从源区到就位结晶过程大致经历28 Ma; 其他3 组为捕获的碎屑锆石,揭示该区晚元古代、中寒武世、晚二叠世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增生作用; 从岩浆演化与矽卡岩化作用角度分析,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就位过程或早侏罗世中期( 均值189 ± 3 Ma) 的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39.
延边天宝山为一座大型中高温热液多金属(铅,锌,铜,钼等)矿床,由新兴铅锌、立山铅锌铜和东风铅锌铜钼3个中型矿床所组成,研究采用单矿物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其含矿石英脉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以确定该矿床形成时代和成矿流体来源;实验室获得的40Ar/39Ar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5±10)Ma和(175±18)Ma;经验证实剔除部分接近大气的成分点和过剩氩的成分点,重新计算的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9±11)Ma和(179.1±9.8)Ma,MSWD分别为0.95和0.99,40Ar/36Ar比值分别为297.8±2.7,297.6±2.5;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天宝山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应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成矿流体是以岩浆热液为主、少量大气水和地壳流体参与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40.
伟德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相学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荣城伟德山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花岗质岩石的野外地质,岩体构造环境,特别是岩相学的研究,着重阐述了伟德山花岗质岩浆的混合作用特点和岩相学标志,并首次提出伟德山岩体是二长花岗质岩浆和辉石闪长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