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3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544篇
地球物理   633篇
地质学   1790篇
海洋学   493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30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TheidentificationandcriteriaofshorttermseismicitygapbeforeagreatearthquakeJINGQUANCAO(曹井泉)JIALINSUN(孙加林)YIYANG(杨毅)Seismol...  相似文献   
92.
Porepresureindepboreholes:ItsmeasurementandrelationwithseismicactivitiesJIANLIGAO(高建理)SHIZONGSUN(孙世宗)JIANMINDING(丁健民)GU...  相似文献   
93.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建立了作物蒸腾耗水模型。利用水分平衡方程。根据降水量及前期土壤水分储存量与作物蒸散耗水量的差,确定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满足程度的时间变化曲线,用以衡量水分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94.
吕培苓  孙士宏 《地震》1997,17(1):67-74
通过研究华北北部中强以上地震震后地震活动,地形变、地电阻率、水化学和水位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单项方法识别震后效应与新地震异常的标志。为了综合判别震后短临异常变化是震后效应或新异常,研制了一套综合识别计算机程序系统,该系统考虑了已发生的强震序列类型,地震活动背景特征以及强震前后前兆短临异常变化形态,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运行典型事例表明该系统功能较强,使用方便。系统的实现是专家系  相似文献   
95.
96.
西洋参植株生长适温为14~18℃,参根形成的最佳温度为13.2~12.4℃,秦岭山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7.5℃以上,应为种籽参基地,在17.5℃以下地区为商品参基地;气候冷凉地区参根大,品质良;在低海拔地区,西洋参宜种在北坡、东北及西北坡上,在高海拔地区,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可种植在南坡及川道上。  相似文献   
97.
′96浙江省气象学会学术交流会于1996年11月14—15日在省气象局召开。参加会议代表37名,有省局业务处、科教处和省气象台、省气象科研所、省气象档案馆,以及各市地气象局(台)、龙游农试站、杭州大学、省民航气象台等单位。  相似文献   
98.
99.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剪切波速法,逐步判别法等预测震害,这对唐山地震前缺乏标贯资料的高烈度城镇区,需补充预测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
黄土研究近年发展十分迅速,提供了大量年代学数据,使我们对黄土地层界线的穿时性特征看得更加清楚,其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1)黄土地层底界或黄土与红土(上新世或早,中更新世红土)界线的穿时性;(2)黄土与湖相地层界线的穿时性;(3)不同高度阶地上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4)同一级别阶地在不同地点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5)同一阶地上黄土与冲积层界线的穿时性;(6)古土壤上,下界线的穿时性,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