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结合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cv值预测方法和图像信息学算法对河北及邻区2013~2017年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进行预测。根据河北及邻区40多年的地震观测资料,对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Kcv值进行了空间扫描和震例统计,得到了此方法应用于河北地区的预测效能,并对河北及邻区2013~2017年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进行了预测;对图像信息学算法在研究区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的回溯性检验,得到了此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的预测效能R值及概率增益K值,并进行了5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预测。在上述2个单项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得到了5年尺度河北及邻区ML≥5.0地震发生概率增益的综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2.
亚洲是全球地震活动,特别是浅源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由于亚洲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抗御地震的能力偏低,导致地震灾害十分严重。本文采用最大似然法,据亚洲9个国家历史上因各次地震死亡的人口资料,计算得到了各国不同时期因地震造成不同死亡度的概率曲线;另外,由各国每1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拟合得到各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将历史上因各次强震的死亡人数归一到2010年人口的死亡数字,并以此数据给出了各国在考虑了人口增长情况下的因震人口损失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3.
半宽金矿床有两类矿石:石英-黄铁矿型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元素组合为Bi、Pb、Au、Ag、Zn、Sb、W、Cu、As、Mo。矿石中铅含量是区分黄铁矿型矿石和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的重要指际。金矿化与Co/Ni、Cu+Pb、Rb/Sr值密切相关。1号脉和9号脉矿石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表明9号脉Au与Mo、Ag、Hg,As、Pb具显著正相关;1号脉Au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明显。9号脉经历三次金矿化,1号脉仅有一次金矿化。从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分析,9号脉下部仍有延伸。  相似文献   
74.
孙丽娜  齐玉妍  金学申 《地震》2017,37(2):147-156
河北是华北地区乃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构造背景复杂, 断层发育。 随着全省11个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推进, 若干科研课题的研究, 地质构造资料逐步积累, 晚更新世以来的断层资料得到进一步更新。 如何评估这些活动断层上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危险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文采用闻学泽等提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模型, 对河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层进行断层小区划分, 建立了断层小区内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t/b值之间的经验关系, 并利用公式外推获得断层小区内的推测潜在震级上限值。 另外, 本文用强震等待时间的指数分布关系式计算了部分断层小区未来的中强地震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75.
孙丽娜  陈婷  王晓山  金学申 《地震》2019,39(2):147-158
通过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研究地震活动基本规律, 对于了解大地震的孕育过程及地震前兆有重要意义。 采用“RTL(Region-Time-Length)”算法和“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对河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RTL算法对河北地区1970年以来的MS5.0以上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回顾性检验, 以震例6年前地震目录为计算数据。 时间扫描结果显示, 4次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平静, 1次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增强。 空间扫描结果给出了震例震前三年以1年尺度滑动的扫描图像, 与时间结果对应相吻合。 区域网格点密集值算法所选资料与RTL算法相同, 对研究震例中的三次较大地震(ML≥6.0)进行震前三年尺度滑动的空间扫描。 结果显示, 随着时间滑动, 截至发震前, 震中附近区域网格密集值逐渐减小, 趋于平静。 通过综合应用两种方法, 发现地震活动平静的低值点和地震活动增强的高值点对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6.
77.
河北省地质钻孔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质钻孔资料是工程地质、矿产勘察等报告中广泛使用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二次开发和使用价值,对于工程项目的启动如:规划、设计、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搜集河北省现有地质钻孔资料,给出该省钻孔分布图、场地类别分布图、各市等厚线图;以钻孔资料中剪切波速作为液化判别指标,判断场地液化情况;以邯郸地区钻孔资料为例,进行三维地层划分,与磁县断裂结合分析,发现断裂在地下的分布状态直观可见,从而为断裂分析提供一种直观手段。  相似文献   
78.
张昊  孟俊敏  孙丽娜 《海洋学报》2020,42(9):110-118
本文基于2017年634幅MODIS影像分析了安达曼海3个典型区域的内波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统计了波峰线长度、波包面积等特征参数,利用射线追踪法探讨了内波的潜在激发源并推算了内波的生成周期。研究表明,安达曼海北部海域的内波空间尺度较小,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07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1 860 km2,内波的传播方向主要为东向以及西南向。安达曼海中部海域内波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33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3 503 km2,超过70%的内波沿东偏北方向传播。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内波前导波波峰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31 km,平均波包面积约为2 997 km2,内波的传播方向主要为东向、东北向及东南向。安达曼海共有7个潜在内波激发源,内波的生成时间间隔介于11.5~13 h,具有明显的半日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79.
我国刺参种业态势分析与技术创新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而种业是刺参产业链条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但仍存在野生种质资源匮乏、良种不足及良种覆盖率低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刺参种业现状与态势,重点比较分析了“东科1号”等6个已育成良种的特点,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下未来刺参种业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刺参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实现性状精准高效选育等未来刺参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刺参种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基于遥感与现场观测数据的南海北部内波传播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是全球海洋中内波最为活跃、生成和演变机制较为复杂的海域,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MODIS、GF-1、ENVISAT ASAR、RADARSAT-2)和现场观测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内波传播速度的研究。通过匹配捕获同一条内波的相邻两幅遥感图像,由内波的空间位移和时间间隔反演传播速度,并以0.5°×0.5°网格给出了南海北部内波传播速度的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内波传播速度受背景流场、水体层结和底地形变化等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水深。在南海北部由东至西、由南至北方向,内波传播速度逐渐递减。深海区内波传播速度最大,可达3m/s以上;内波在向西大陆架传播过程中,随着水深变浅速度逐渐减慢,传播速度为1—2m/s;大陆架浅海的内波传播速度较小,仅为零点几米每秒。同时,利用Kd V方程反演了内波传播速度理论值,对遥感数据提取的内波传播速度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