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 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相似文献   
22.
留凤关复理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留凤关复理石,系指东秦岭冒地槽早三迭世留凤关群的复理石建造。它位于宝成铁路的凤县至聂家湾一带(图1),向西延至西秦岭。留凤关群,早有人认为属复理石沉积,不过都未提出具体资料。1954年,靳予贵在其所绘地质图中标出“复理石式沉积”。1957年,张尔道在其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地层是一套具有复理式结构的轻微变质岩系”。1961年,孔凡宗在其所编1:20万凤县幅地质图说明书中进一步强调是复理石建造。最近,李继亮等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并提到  相似文献   
23.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SiO2含量均小于53%,TiO2的含量分别是0.87%~2.03%和0.92%~2.12%,MgO含量较低(Mg#=29~49),原岩类型为亚碱性TH系列玄武质岩石。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轻稀土、重稀土元素无明显分异,LREE呈现亏损—略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型,与E-MORB的配分模式相似。相对于N-MORB,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如Sr、K、Rb和Ba)轻度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Zr、Hf、Ti等)既不富集也不亏损, 显示与E-MORB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初始锶比值比较分散,但其初始钕比值(143Nd/144Nd)(t)比较集中和均一,分别为0.511962~0.512192和0.512028~0.512157,??Nd(t)值均为正值,分别是+5.7~+10.2和+7.0~+9.5,表明2类岩石来自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略呈亏损的源区。SHRIMP锆石U-Pb年代分析揭示,宽坪群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晚新元古代Ediacaran期(611Ma±13Ma),较老的残余晶核锆石可能是岩浆活动过程中捕获古老地壳成分的记录。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分析表明,宽坪群原岩变质时代为石炭纪Serpukhovian期(319.1Ma±3.6Ma)。认为宽坪群中的变铁镁岩块/片形成于晚新元古代被动陆缘裂谷洋盆,是华北陆块南缘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北秦岭造山带华北陆块南缘被动陆缘火山裂谷(大洋?)盆地、早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和晚古生代岛弧-蛇绿杂岩等构造相带为研究重点,综合利用同位素年代学、古生物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实测数据,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被动陆缘大洋扩张向俯冲增生造山转换的时限.研究显示:华北陆块南缘由晚新元古代大洋扩张作用转化为板块俯冲作用的转换时限为早奥陶世,约472Ma左右.北秦岭造山带在古生代期间至少存在两期板块俯冲增生造山作用,时代上向南变新,空间上向南向洋内迁移.两次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分别构筑了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和晚古生代岛弧-俯冲杂岩两条构造相带.  相似文献   
25.
姜春发 《地质学报》2009,83(11):1772-1778
在国庆60周年之际,反思过去:先后提出"构造迁移"、"开合构造"、"中央造山带"、"大十字构造格架"等一些想法,由于未能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如同盖了几个"半截楼", 留下些许遗憾.  相似文献   
26.
姜春发 《地质论评》2004,50(3):267-269
黄汲清于1966年提出的“手风琴式运动”,在地质界逐步流行并形成开合理念。到20世纪80年代,经四个研究群体的共同努力创建了“开合构造”。从“手风琴式运动”的提出到“开合构造”的创建,以及“开合构造研究组”的成立,清楚显示出一条前进的里程。“手风琴式运动”既是“开合构造”的基础,又贯穿前进的全过程;而开合构造则是“手风琴式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是手风琴式运动概念发展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27.
28.
从卫星照片初看中国断裂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二年来,在编制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过程中,我们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解译了1:500万和1:600万中国卫星照片镶嵌图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1:100万卫星照片。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中国几条著名深断裂带的延伸问题(见附图)  相似文献   
29.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该图以旋回演化论和天地合一的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画出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其他重要断裂带50余条。全面描绘了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中国与几个全球构造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一、远景评估1.秦岭是我国重要金矿基地之一,根据已有资料概括,它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有:①比较发育的前寒武系变质杂岩;②极发育的多期次岩浆活动;③强烈的蚀变破碎带;④多条大型韧性剪切带;⑤东西向主干断裂与多组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交叉;⑥分开软、硬基底的基底缝合带(见《中国地质》1993年第3期),岩金主要产于硬基底的一侧;⑦发育的碳硅质板岩及浊积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